第6章 學習經驗小談(1 / 2)

介紹

姓名:張*

畢業學校:雲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學

高考成績:總分686語文125 數學141 英語143理綜255會考成績22

院係:北京大學經濟學院

學習經驗小談

語文篇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尤以語文最為源遠流長。古時學子寒窗十年,誦《詩》《書》《禮》《易》,才得以出口成章,金榜題名。可見學語文是一個不斷積累的過程。戰國時期的學者荀子在《勸學)一文中告誡人們:“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裏;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唐代的韓愈說“兼收並蓄,待用無遺”;宋代的蘇軾則主張“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學語文絕非一蹴而就的事情,它是一個人整體素質、閱讀與寫作能力多年積累的體現。所以在高一、高二時間較為充裕的時候,我們要多讀書,讀好書,沒事兒就可以讀幾本小說,品幾闋詞曲,碰到一些好的詞句、段落,最好抄下來。但定,能隻是盲目地抄,在抄的同時要想到以後如何運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去,要把“用”作為抄的目的,否則盡管平時在不停地積累,到了寫作時還是會頭腦一片空白,無話可說。

應試方麵:語文考試主要考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運用程度。在課堂上學習了知識以後,要想運用到考試中,大量的練習必不可少。語文也是如此,特別上了高三以後,最好多找些高考真題或者模擬題來練習。在初期,知識點還不熟練,所以最好有針對性地進行訓練。大家可以選擇一本講解詳盡的教輔書,先把裏麵的基礎知識過一遍,用筆畫出自己記不住的地方,反複看,反複記。當基礎知識記背得差不多的時候,就可以著手做題。做錯的題要積累下來,比如說哪個句子的語病你沒找出來,哪個成語沒記住,哪個文言詞語的意思你還不知道,哪些閱讀答題技巧你還沒掌握,都要整理下來,定時記背,多看多記多積累。學語文沒有別的技巧,就一個詞——積累。成語需要積累,病句需要積累,文言文的實詞、虛詞需要積累,閱讀答題方法需要積累,詩歌鑒賞的角度也需要積累。怎樣積累這些知識呢?靠的就是接觸各種各樣的題型、各種各樣的文章。因此,在打好基礎後,就可以開始套題的訓練。嚴格按照高考的時間分配來完成一套題目,掐著時間做,做完後總結、積係,這樣不僅能讓你對時間有個比較準確的把握,同時也增加了你的知識積累。

數學篇

在我看來,數學是一門較為靈活的學科,它要求我們要培養對數學的興趣,鼓勵我們自己探索數學問題的解法。所以,學習數學切總被做動,定要懷著主動的熱情去學習它。對於課本上的公式、定理,不僅要熟記,更要主動思考其本質、來源乃至與其他看似不相關的知識之間的聯係。不能隻是死記硬背,必要時還可以自己推導一部分公式,自己演算一部分例題。 聽課的時候要注意深入思考老師的解題思路,例如為什麼會這麼思考、這道題是怎樣由一個條件推導到另一個條件,等等。遇到問題要及時處理,否則問題越積越多,最後不可收拾的時候會追悔莫及。

應試方麵:我的一位老師說過, 高考數學考查的就是解題的速度、準確度、熟練度。高考數學題量大,時間短,在這種情況下,這三個度就顯得尤為重要。因此,高三階段仍然免不了大量的練習。剛上高三的時候,我買了一本《十年高考》,上麵有不同模塊的高考真題彙編,每天就挑一個自己不熟的模塊不停地做。先自己做一遍,做完對過答案後,還要再比較答案的思路和我的思路的不同點,選出最優方案。在這個過程中也能得到不同的收獲,原來淤塞不通的地方常常會茅塞頓開。對於做錯的地方要深入思考(可以抄到錯題本上),看看是哪方麵出的問題,是知識點漏洞,還是計算的問題。找到問題後要定期查看,不斷提醒自己,這樣所犯的錯才不會白犯。到了高三後期,就應該從專項練習轉向套題的訓練,最好每次都能夠抽出一個下午的時間,按照高考的時間安排(下午三點到五點),嚴格控製時間來完成一套題日, 加強自己對時間的控製及對試卷的把握能力。另外草稿紙的使用也十分重要,有的同學打草稿十分沒有章法,第題在上邊,第二題在下麵,第三題在中間,第四題又跑到了背麵。這樣打草稿雖然夠隨心所欲,也夠自由,但是我們知道,草稿除了幫助我們演算,還有一個重大的功能就是幫助檢查糾錯。如此淩亂的草稿,等到回過頭來檢查的時候,很難找到原來本演算的過程,即使找到了,也一定會花掉很多的時間。所以大家無論在平時作業還是在考試中最好養成整齊地打草稿的習慣,比照一定的順序使用草稿紙(標明題號等),這樣再來檢查的時候就會方便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