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宋氏一族(1 / 1)

許言言一邊拔草一邊和宋子元套近乎。可能因為與同年齡人相處的比較少,宋子元很開心找到人可以說話。

宋子元年齡在8歲,從小和爹娘相依為命。

宋子元爹有一身蠻力,以打獵為生。

娘親在家洗衣做飯,空閑時間做做女紅,托人到鎮上售賣,可得幾文錢補貼家用。

一年前,也是春雨不斷,山上路滑,不適合打獵。家中積蓄不斷減少,大家生活都過的一般,所以也不好靠鄉裏鄉親支援。

宋子元爹就在某一日趁著雨停,上山打獵了。太過心急,被毒蛇咬中,又因路滑視線遮擋,沒能及時下山。等村裏人結伴找上時,已經不幸離世了。

娘親聽聞噩耗,身子骨一下子支撐不住,跟著去了。留下宋子元一人。

鄉裏都是宋氏族人,從小看著他長大,也不好棄之不顧。所以嚐百家飯,穿百家衣。

土地歸國家所有,由村裏分管。家中有男性可分得一畝地,地會有裏正按時來收取稅收。

建造房子的用地需要有成年人可以申請。宋子元家中無長輩了,土地也交不上稅收。被收回了,等成年後才可以領回。

族人聚在一起,討論了宋子元的事情。

決定以防後續會有類似的事情發生,由村裏出資建造善堂。給孤兒一個遮風擋雨的地方。

善堂建立到現在,在宋平生來之前就宋子元一人。

所以宋平生可以有一間屋子,宋子元在隔壁。

多餘的地方,宋氏建造了學堂。雖然目前隻是個空房子。

村裏沒有教書先生,需要去縣上學習。能去縣上學習的人家寥寥無幾。

多數以務農為主,學習普通人家負擔不起。讀了書,考了試,可以做縣令,就有錢。

沒有銀子,真的很難。回去後問問係統有沒有賺錢的途徑。沒錢,萬事開頭難!

按照宋子元說的,花錢可以上學,教書先生一般由秀才擔任的。外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

不知道類似哪個朝代的科舉製度。

大概率是唐朝左右,在明清後不叫縣令了。統一稱為知縣。

還有就是唐朝以前做官主要是通過舉察製。舉察製一開始是能選出人才,但是後期選舉的能力都掌握在王孫貴族手中,平民百姓在想當官就極難。

做官有錢?看情況吧,現在也不知道。目前看來宋氏現在就是缺錢。再問問看。

許言言一副好奇的樣子看向宋子元:“學堂?既然沒有老師,大家也沒有多餘的錢財。那為什麼要花錢選擇建學堂?”

這個問題有點複雜宋子元皺了皺眉,思考了一會兒,才開口道:“具體原因,我也不知道。隻聽爹爹說過,別看我們現在生活窘迫。其實以前出過很多大官,也風光過。後麵不知道出了什麼事情就不行了。族長說了,想要振興家族,對於現在對宋氏隻有讀書這一條路。”

出過大官,風光過。難道是因為得罪人了嗎?

但是看宋氏的人數,也不像。振興家族,可以啊族長這思想,反正現在溫飽應該沒問題了。

至於隻有讀書做官,這一出路,也是正常的,沒錢唄!雖然我不提倡買官。沒有辦法更清楚了。

一上午就在拔草和聊天中度過。

早中午會有不同的人家來負責我們的吃食。

晚上由宋子元自己負責,食物村裏有給。

因為早上要拔草沒時間,而且他的做飯要花很長時間,不過下午可以自由活動,早早的做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