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王氏族人(上)(1 / 2)

說到這兒,王諺深深地歎了口氣,才又接著說道:“你祖父有三個兒子,兩個女兒。大哥王皓,字悅和!”

“父親,我一直不明白為什麼大家都要取字呢?還有,這字究竟是根據什麼來取的啊?”其實這也是王旭前世就一直想弄明白的問題,現在這麼好的機會當然不會放過。

“嗬嗬!這個問題問得好。”雖然說話被打斷,但王諺並沒有任何不滿。摸了摸王旭的頭,又耐心得解釋起來。

“字和名字一樣,其實都是便於別人稱呼的。但是有學識和有身份的人,其稱謂當然要有禮法。所以,字就是我們成年以後供別人稱呼用的,是別人對你尊敬的表現。一般隻有長輩才直呼你的名,當然某些時候也有例外。例如戰場點將,為了樹立絕對的威嚴,也可以直呼其名。”

“此外,字的另一個作用是與名互為表裏,對你的名進行解釋、補充。從古至今,一直有‘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笄而字’的說法,《禮記》中也有關於這方麵的明確記載。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男子二十歲舉行了成年的弱冠禮後就要取字,而女子在15歲舉行成年的笄禮,可以出嫁的時候也會取字!不過普通人家一般很少取字,女子就更少了,就算是官宦之家的女子如果不是特別出眾也不會取字。也因為這個原因,取字很有講究!”

說著,王諺捋了捋自己的胡須,慈愛的目光緊緊盯著王旭。“一種是同義反複,比如為父姓王名諺,字公直。諺就是直語的意思,所以和我的字相似,你祖父這樣取就是希望我能心胸坦蕩,剛直不阿。而你徐伯,本名徐瑞,字昭祥,瑞和祥都是吉兆。戰國名士屈平,字原,廣闊的平不就是原嗎?所以這就叫同義反複。”

“而另一種是反義相對法,就是說字的意思和你的名剛好相反,以作平衡。比如你三叔父王謙的兒子王飛,因為單獨一個飛過於張揚,所以你叔父準備等他成年後給他取字為‘子潛’。”

“至於最後一種,叫連義推想法。比如你伯父王皓,字悅和。這裏就是取自一個聯想,太皓悅和,雷聲乃發。又如大哥長子王凱,字常勝。就是由凱旋聯想到常勝,也是準備他成年以後用的。”

一口氣解釋了這麼多,王諺不由慈愛地問道:“我講的這些話,你明白是什麼意思嗎?”

“孩兒明白,其實孩兒有偷偷看書認字哦,父親又解釋得這麼詳細,所以勉強可以聽懂!”隨口找了個理由,王旭心裏還在想著父親剛剛的解釋。

原來如此,趙雲,字子龍,就是聯想到雲從龍!關羽,字雲長,也是由羽毛聯想到天空的浮雲!黃忠,字漢升,既然忠義,又身處漢代,取名漢升無可厚非!他們這種應該都屬於連義推想。而諸葛亮,字孔明,亮與明都一個意思!這是就是同義反複吧,用來補充解釋。至於反義相對,宋朝大儒朱熹,字元晦,熹是火亮的意思,而晦指晦暗,剛好反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