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孫堅作為先鋒提前一天出發壓住董軍陣腳,次日卯時三刻,諸侯大軍也是緩緩起行。以冀州牧韓馥、上黨太守張揚、河內太守王匡、兗州刺史劉岱為右路,兵進北邊的原武城。
以豫州刺史孔伷、陳留太守張邈,東郡太守橋冒,山陽太守袁遺為左路,兵壓南邊的陽武城。其餘諸將則為中軍,增援先一步抵達的孫堅,與屯駐在兩縣之間的董軍主力,胡軫、李肅部鏖戰。
各路諸侯皆是躊躇滿誌,意欲大顯身手而揚名天下,為將來做鋪墊。王旭當然也是做著這個打算,雖然不滅董卓,但還是要打幾場漂亮的勝仗,讓名聲傳遍整個華夏大地。
不過,他倒也不急,胡軫、李肅之輩雖然有些本事,但還不夠資格。何苦去做無用的奉獻,等各路諸侯都吃癟的時候再出手,一場勝過十場。
所以,也沒像眾諸侯那樣爭著做前部,悠哉遊哉地帶著部下將士,跟在諸侯大軍中央。反正無論從哪邊來,最先被攻擊的不是他。如果形勢不妙,帶著跑路就行。反正人比誰都少,機動性貌似不錯……
“老大,問個問題行不?”跟在王旭身邊的周智沉默了半天,卻還是忍不住開口說話了。
“說!”王旭也懶得多費唇舌,淡淡地吐出了一個字。
“那個張超變化怎麼那麼大呢?當年討黃巾的時候,他還是個文人,現在不但相貌大變,竟然手提倒鉤長槍。今早集結的時候碰到他,我打個招呼,他還瞪我一眼。哎!這人啊,變化真大。”說著,周智還有些感慨地搖了搖頭。
聽到這話,王旭可真是哭笑不得,瞥了周智一眼,沒好氣地道:“他沒打你就已經非常給麵子了,以後少給我惹事兒。”
“啊!為什麼呢?當年我還為他送過信,怎麼翻臉不認人了。”周智睜著一雙迷茫的眼睛,不解地望向了王旭。
苦笑著搖了搖頭,為了避免周智再去惹麻煩,王旭也隻能開口解釋道:“這個張超是張邈的弟弟,字孟高。當年同討黃巾的張超,字子並,是漢初張良的後人,這些年他早就辭官隱居,不知去哪兒了,你可別再去惹事。下次人家要不給麵子,動手打人,我也沒理由保你。”
“啊!這樣啊!”周智頓時張大了嘴巴,尷尬地撓了撓頭。“算了,今後還是先打聽清楚再去結識。”
“隨你便吧!總之別惹事就成!”
說完,王旭剛轉過頭來,一員傳令兵卻是快馬奔至。“稟報將軍,前方五裏便是先鋒大營,屬下奉袁將軍之命,前來通知將軍準備安營。”
“嗯!去回報袁將軍,我知道了。”王旭淡淡地點了點頭道。
“諾!”傳令兵應了一聲,也不多話,當即調轉馬頭,狂奔而去。
見其走遠,王旭這才回頭喝道:“諸將準備安營,典韋隨我趕往前線查看。”
“諾!”眾將不敢怠慢,轟然應命。
對於諸將的本事,王旭是非常有信心的,也不多加叮囑,直接快馬趕往孫堅營寨。
沒想到的是,等他來到中軍大帳之時,袁紹等人竟然也到了,看來都是急於知道前方的情況。
隨後,作為中路大軍的各諸侯也是先後到齊,彼此交頭接耳,議論紛紛,都在詢問前方情況。沒過多一會兒,身披戰甲的孫堅也是踏著沉重的腳步,滿臉氣惱地走了進來。
他剛出現,安坐於帥位的袁紹頓時急道:“文台,戰事如何?”
“哎!”重重地歎了口氣,孫堅也不入座,直接拱手回道:“我昨日趕來叫戰,可時至現在,對方也高掛免戰牌,死守不出,無能為也!”
聞言,眾人頓時皺起了眉頭。平原相劉備遲疑著看了眾人一眼,卻還是忍不住率先開口詢問:“文台,備久聞胡軫性急,不知其為何竟會如此隱忍?”
“其實胡軫此人,我亦知之!”沒等孫堅搭話,曹操倒已搶先接了過去。“此人雖有勇力,也略知兵法,但性子急躁,不足為患。倒是那李肅有些本事,他與董卓大將呂布乃是同鄉,善使一條倒須悟鉤槍,又頗知權略。當初正是他策反呂布,襲殺丁原,從而促使董卓得其兵。並借實力大增之際,收納朝廷各部兵馬,以及前大將軍何進、車騎將軍何苗等人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