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八章 強勢手段(1 / 3)

王獒投降,也就意味著豫章全郡皆降,這可反而讓王旭極為頭疼。豫章郡太大了,比荊南四郡加起來也小不到哪兒去,隻是地廣人稀而已。

而且其地理位置也正當要道,東北邊與廬江郡隔江相望,東邊則與丹陽郡和會稽郡相連。如果真的全部接手,對於現在來說有百害而無一利。因為這意味著將直麵揚州群雄,失去緩衝屏障,而且還有最南邊極為難纏的山嶽百族。

以荊南現在的實力和處境,根本就吃不下這麼大一塊地方。最初發兵時,便對天下承諾隻打到南昌,而現在卻收服了王獒,導致豫章全郡皆到手中。這種強大和侵略性,會讓揚州群雄都感受到威脅,引起他們的敵視,甚至包括吳郡的孫堅。

再加上荊北的劉表還虎視眈眈,豈不是孤立自己,四處樹敵嗎?而且相對來說,豫章郡地廣人稀,雖然現在的人口已經與長沙相當,可是它至少有三個長沙那麼大,與各地的通連之處非常多,哪裏有實力開拓這麼漫長的戰線?

所以,盡管這塊肉很肥,好好治理,會非常有益。但猶豫了很久,王旭還是不得不放棄。在郭嘉和沮授的建議下,劃分出新的豫章郡,既不刺激揚州群雄,也減輕軍事負擔。

東邊,由北自南以柴桑,海昏,及郡府南昌為界。南邊則以宜春、漢平、新淦為線。同時,考慮到這一帶是豫章人口最稠密的地區,為了加強荊南與這邊的聯係,讓交通更加方便。郭嘉和沮授兩人商議著,又設立了西安,宜豐、陽樂三縣。如此一來,加上郡府南昌,這新的豫章郡就有十五縣,麵積約是原豫章郡的五分之一多點。

當然,劃分新郡的事情,名義上還是必須提交朝廷,不然無法順理成章地讓百姓接受,授人以口實。所以王旭也是立刻就起草奏書,分別傳給遠在九江郡的揚州刺史陳溫,以及長安朝廷。並以王獒久任豫章太守,理當進行常規調任為名義,表奏賴恭接任豫章太守,而王獒轉任武陵太守。

賴恭雖然掌控武陵,可到現在為止,名義上還是那個金旋是太守。剛好也趁此機會,連名義上都給他弄掉。至於王獒,以其忠義的性子,既然降了,忠誠心就沒什麼問題。再說,王旭對他也不薄,本來最初還想讓他繼續擔任豫章太守的,反倒是他自己在了解荊南處境,以及王旭匡扶天下的戰略目標後,主動進言,說他已經不適合做豫章太守。

也正因為這個提議,王旭才慎重地重新做出決定,讓賴恭與他互換,並上表奏章來得到正式冊封。

當然,表奏這種事情,大家也都心知肚明,要的僅僅是朝廷給個名分。而要董卓批準,當然需要附上一些金銀珠寶。董卓收了錢,也沒必要亂得罪人,反正就是一個名號,除了非常大的官要留著拉攏人,那些什麼太守之類的,隻需大手一揮,搞一個詔令,然後讓小皇帝抱著玉璽蓋個章,就算完事兒。

至於豫章其它地域怎麼搞,可就不關王旭的事兒了。無論朝廷怎麼劃分,亦或者任命誰做太守都無所謂。反正隻是要與揚州群雄存在一個緩衝。如果朝廷幹脆不予質問,這些縣以後都自給自足,那當然就更好,完全失去了任何威脅性,隻是這種可能性不大。

而正式接手豫章後,王旭所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對豫章軍隊進行整編。

經過此次大戰,豫章原有的三萬兵士,隻剩下一萬二千多。加上俘虜,以及陸續歸攏的逃散士兵,也不過兩萬,其中有六千多是來自各縣的雜牌兵。對於這些本身戰力就很差的雜牌兵,當然是堅決遣回。

隻不過豫章初定,為了迅速安穩下來,結納民心,這些士卒的薪餉和傷亡者的撫恤,王旭還是完全按照王獒曾定下的規矩,照給不誤。同時,所屬縣不在新劃豫章郡範圍的,還格外給予路費盤纏,算是劃清今後關係。當然,順便也做出了誠懇的邀請,歡迎他們今後帶著家眷一起遷移過來定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