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四章 護龍一族(2 / 2)

“劉賊曹此言甚是。”單懷也是出聲認同:“或許上陣殺敵,他們不如訓練有素的將士,但其它方麵絕對有壓倒性的優勢。”

眼見幾人都這麼熱心,王旭當然也是順水推舟,笑道:“那好,從明天開始你們就給我招攬這方麵的人才,待遇豐厚一些也無妨,盡快把這事兒辦好。他們的名號嘛,我看……就叫血護如何?”

“諾!”

隨著應諾之聲,王旭正欲讓幾人退下,經驗豐富的劉逸卻是搶先開口:“主公,屬下想補充一點。雖然血護可以承擔一切護衛之責,但是將軍府終究是個象征,平日裏還是應該有兵士執勤才是。”

“嗬嗬!倒是我疏忽了,還是武卓想得周到。好吧,以後我那五百親衛也同樣會輪流執勤。”

隨著這事兒被草草定下,幾人也是興致勃勃地投入了血護的組建之中。隻不過,包括王旭在內都不知道,這一時興起而組建的血護意味著什麼。更沒有想到,在久遠的將來,他們竟然成了一個族群。雖然甚少出現在世人的眼中,但每一次出現,就必定驚心動魄,一直延綿到王朝的終結。因為始終被天下人所忌憚,從而稱之為“護龍一族”。

日子就這麼一天天過去,在諸多名臣武將的共同努力下,荊州徹底從戰火中走了出來,再加上荊州本身底蘊豐厚,沃野千裏,人傑地靈,相對於烽火連天的大半個中國,這裏成了少有的淨土,一片欣欣向榮的氣象。

這也吸引無數百姓拖兒帶口地湧入,其中當然不乏各地英才,奇人異士。而對於這些各行各業的精英,王旭更是責令整個荊州軍事集團不遺餘力地招攬,殫心竭慮地進行人才儲備。為此,還特別新置學曹、技曹兩個部門,請出蔡邕出山為學曹掾,帶著綦毋闓、宋忠等許多荊州大儒開建學堂,整理古籍,教化世人,促進文化發展。

此等作為,更是讓王旭在文人間也是聲名大噪,紛紛言其德行。連當年曾奉大將軍何進之命,與王旭為敵的前武陵太守金旋也受感化,在王旭數次書信相邀後,不再安於家中,擔任將軍府漕曹掾,專管治下水路交通。

眨眼間,一年半時間匆匆而過,如今已是公元194年7月。現在的荊州已與當初不可同日而語,經濟繁榮,發展迅猛。隻可惜多年戰亂造成的損害終究太大,短短一年半時間還是少了些,做不到一步登天,隻勉強可比黃巾起義之前,宦官亂政的時候。但即使是這樣,在這烽煙四起的華夏大地也算是異數。

在荊州大力複蘇的這段時間,群雄之間的爭奪更見殘酷。曹操將袁術趕到淮南,奪得黃河以南的兗州全境和豫州大部後,勢力暴漲。加上北方中原地區遠超南方的雄厚底蘊,一躍成為天下最大的勢力之一,僅次於河北的袁紹與公孫瓚。

去年秋,他躲在琅邪的父親本欲遷徙前往兗州。曹操派遣泰山郡太守應劭前往迎接,哪知在其父路過徐州之時,徐州刺史陶謙因為懼怕曹操,意欲交好,便派當地官員護送,結果用人不當,竟然讓當年投降的黃巾賊頭去了。因見曹嵩百餘車的財富,止不住貪念,便糾集人馬殺了曹嵩和曹操的幼弟曹德,奪取其財再度進山當盜賊。可憐曹嵩當初不願散盡家財助曹操起事,如今卻落得個守財而亡。泰山太守應劭也因為接應不利,也擔心曹操殺他,當即棄官奔逃,投靠河北袁紹。

此事發生之後,曹操頓時大怒。雖然他對其父當年不肯傾力相助頗有怨言,但那畢竟是家事,曹嵩也是為整個大家著想。如今家人被殺,當然恨意滿胸,何況他早有侵吞徐州之意,當即出兵徐州,連戰連捷,攻克十餘縣。好在陶謙也是一方豪雄,這麼多年在徐州的治理也極有實力,加上徐州百姓和士族的大力支持,終究扛了過去,曹操因兵糧散盡,被迫撤兵。

與此同時,北方劉虞死後,公孫瓚的勢力再次膨脹,與袁紹之間的爭奪也進入了白熱化階段。隻可惜如今的袁紹已經遠非當初可比,雙方交手,公孫瓚始終處於下風,連勢力範圍都被袁紹硬生生掐斷,被徹底趕出冀州,龜縮在幽州之地。兩方的爭奪戰場也從冀州轉入幽州地界,公孫瓚整個陷入被動之中。而其所任青州刺史田楷因為與公孫瓚之間被徹底隔開,也是幫不了什麼忙,與袁紹的幾個兒子彼此拉鋸,互有勝敗。

不過這些時局都在王旭的意料之中,所以並不怎麼意外。真正讓其憂心地反而是洛陽、長安以及江東的形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