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五章 絕不被動迎擊(1 / 3)

步履綸巾三尺劍,徐庶初出黃巾安!高順請命闖龍潭,智伏何曼是文遠!

這是後來潁川一帶百姓口口相傳的古體詩歌,讚美了平定潁川黃巾的幾個大將,也算是名副其實。

在王旭點頭首肯後,高順和張遼立刻啟程,兩人分別迫近何儀與何曼,以威嚴震懾,又以溫言撫慰,曉之以大義,誘之以重利!

何儀與何曼本就有心歸降,哪裏經得起他們這番恩威並施,幾乎沒怎麼猶豫,便答應了一切條件。

父城近在咫尺,高順在確認一切後,當夜便帶著何儀的獨子回營複命,何儀隨之清點錢財及一切貴重收藏,於次日清晨親自送到了城外大營。

臨戰投誠不比投降,這關係到今後,更多的敵人在麵對荊州大軍時,是否會選擇不戰而降。所以王旭也給了何儀足夠的禮遇,親自率領眾將迎接。

何儀為表誠心,除了負責運輸的兵士,一個多餘的都沒帶。

“哈哈哈……”王旭遙遙大笑:“何將軍今日棄兵止戈,聚眾相投,免去廝殺死傷,實乃有功於百姓!”

這番話是給何儀一個名分,何儀並非笨蛋,當然理會其中深意,拱手行禮回道:“儀何敢居功,本乃失足犯錯之罪民,承蒙王將軍寬恕,招安於我,儀已感激不盡,今後必效犬馬之勞!”

王旭滿意點頭,看來這何儀並非一般匪類,頗有頭腦,當下笑道:“本將軍觀汝談吐不凡,當是有識之士,既已誠心歸附,今後當以所學效力百姓,得千古美名!”

“末將謹聽將軍教誨!”何儀立刻回道,他的情緒似乎有些激動,連聲音都略微顫抖。

王旭微微一笑,隨後帶著何儀進帳相談,也沒有急著交代接下來的事,反而聊起一些不相幹的時局或事務。主要目的,則是通過這種輕鬆的閑聊,旁敲側擊地了解此人對待事務的看法,從而大致了解一番性格和品行。

但很出乎他的意料,何儀並非其想象中那種凶性盜匪,而是一個頗有些見識的人,不但談吐得體、知書識禮,就算論及詩書也能應答如流。好奇之下,一番側麵探問,這才得知何儀悲劇性的前半生。

這讓他很是感慨,溫言安慰!

本來他最初打算回去荊州,就給何儀掛個虛職,若稍有作奸犯科之事,便論罪,沒有,則任其自然。但這時,卻打算今後嚐試著用用,看其實際狀況再說。

對於何儀來說,也是非常激動,王旭超卓的學識和談吐,極具深度的見解,溫言的安慰,還有舉手投足間所展現的那種胸襟和氣度,讓他突然有種想哭的感覺。

這是他曾經在黃巾陣營內,從來沒有感受過的!

即便最早的黃巾兄弟間,彼此感情深厚,眾誌成城,但卻完全不能相比,這種領袖氣度從未在任何人身上見過。雖然他早年曾有機會拜見過張角,感受其慷慨激昂,魅力超群,可完全不一樣。

張角更像是一個親和的兄長、一個帶頭大哥,甚至擁有神一樣的信服力。但王旭卻像是一個燈塔,所表達出的東西,無不蘊含著國、民、家的道理,看待很多事物的角度就不一樣,層次也不一樣。

就好比,當年談及家人被貪官勾結禍害一事,張角的態度是以上天的名義定罪,要複仇,鏟盡不平事,雖讓他感動萬分,但讓讀過聖賢書的他覺得少了些什麼!

但如今,王旭的回答卻讓他渾身一震。“報仇應當,但不要陷入仇恨,汝當奮發圖強,著力改變。律法的完善是需要無數代人辛勤努力的,上行下效,隻有明君在位,定下完善的監督與懲罰製度,才能真正杜絕這種事,讓世間少受此等苦難。光是殺無用,殺了一個還會有無數個!曾經的被壓迫者一旦上位,同樣可能轉變成壓迫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