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那鄧賢在壓製住第一波攻勢後,為了打擊荊州軍銳氣,迅速從東城偏門派出數百騎兵,在驍將吳蘭率領下左衝右突,看那態勢,明顯是意欲突陣,將荊州前沿陣腳打亂,同時尋機破壞大型攻城器械。
趙雲或許是擔心這股騎兵造成太大不良影響,來不及調遣騎兵,就果斷派出兩員小將,領著步卒便先行頂上去,弓弩手則在後策應,顯然是意欲先阻擋片刻,再行絞殺。
現在,正是這兩員小將吸引了王旭的目光,
步卒本來行動稍緩,與騎兵正麵對決也有著先天弱勢,所以肯定是處於絕對下風的,若騎兵得到機會衝起來,那更是極難抵擋。
但這二人卻頗有些能耐,他們身為將領,自然有馬,竟然不與士卒同行,果斷搶在敵軍掉頭衝過來之前,就率先奔襲至敵陣側翼,從其腰部切入。而且兩人武藝不凡,奮勇衝殺,大大阻礙了其機動性,為步卒奔至爭取了寶貴的時間。
領頭的敵將吳蘭回身與其交鋒,兩人也是怡然不懼。
特別是身形較為消瘦的一人,交手片刻,發現無法拿下吳蘭後,聰明的采取牽製之策,並不與其戀戰,而是巧妙奔馳,生生拖住了他的行動,從而導致這支幾百人的小股騎兵無法快速衝起來。
戰陣之上,時間何等重要,就這麼一會兒功夫,緊隨兩人奔襲的步兵已是狂奔而來,貼身近戰,因為對方的騎兵沒能衝起來,裝備精良的步卒自然也有了一拚之力。
吳蘭這樣的突襲小隊,如何敢纏戰,眼見被荊州軍咬住,更多的兵士往那邊有序圍攏,果斷放棄了這次突擊行動,借著甕城上己方弓弩手冒死掩護,迅速擺脫,匆匆撤回了甕城。
那兩員小將也沒有戀戰,成功完成阻擊任務後,立刻撤回,並未因為貪功而冒進,避免了大軍全局攻勢遲緩。
親眼看完這一切,眼見此二人頗有武勇,又機智過人,王旭不由升起些許欣賞,嘴角微露笑意,抬起火龍槍遙遙指著那邊,詢問身旁郭嘉:“奉孝,你可知那兩員小將何人?”
郭嘉觀察力驚人,自然早就發現王旭的目光停留在那邊很久,聞聲而知其意,略一思量,已是輕鋝下頜一縷美須,笑說:“主公喜歡?”
“嗯,還不錯!”王旭點頭。
“此二人屬下正好認識。”郭嘉笑笑,從容回說:“那身形較小,更顯機靈之人,乃是當下武陵太守劉度之子,劉賢。年方十八,早先師從綠林豪俠,後來在劉度拜請下,師從張遼,去年才出師從軍!”
“另一人則是邢道榮,乃是劉賢曾經的師兄,可能虛長幾歲,頗有勇力,托劉賢舉薦而一起從軍。兩人在軍中表現良好,加上武藝不弱,在大規模擴軍的時候,被破格提拔為普通校尉。”
“噢,原是此二人!”王旭恍然大悟,沒想到又是兩個有些名氣的熟人,前世民間傳說中的荊南五虎之二,曾抵抗劉備攻打零陵。
郭嘉聞言有些好奇,出言問:“主公也知曉此二人?”
“不知。”王旭搖頭,隨意笑言:“隻是早前曾偶然聽人談起過劉度之子。”
“原是如此!”郭嘉笑笑,也沒有多問,再度將目光投向了前方戰場。
因鄧賢防守有序,準備也非常充分,一日攻打並沒有太大成效,夕陽西下時,主將趙雲下達了收兵回營的命令。
觀戰整整一日的王旭,並沒有等著與眾將相會,在鳴金收兵的時候,就率先返回,郭嘉一路陪伴,兩人閑談著當前的戰局,一路走回了他的營帳。
剛剛踏入,眼睛一掃,他卻陡然怔住。
郭嘉反應靈敏,狐疑詢問:“主公,可是想到何事?”
“嗯?噢,沒有……”王旭遲疑了一下,才指著營帳內的擺設反問:“奉孝可知我的營帳是由誰負責整理?”
“營帳?”郭嘉疑惑地看了一眼,隨即反應過來,皺眉說:“主公,可是這營帳有問題?”
眼見郭嘉似乎誤會了,王旭不由擺手笑道:“不是問題,而是這營帳的布置深合我意,所有物品都與我的習慣完全吻合,所以有些奇怪。”
“原來是這樣!”郭嘉釋然,但片刻後也是來了興趣,奇異地說:“不過這倒是奇了,那伯侯與主公不熟,為何能那般了解主公?”
“伯侯是誰?”王旭雙目一亮,匆忙詢問。
“噢!伯侯乃是他的字,其人姓杜名畿,京兆杜陵人,曾曆任數縣功曹,後舉孝廉,擔任漢中郡府府丞,頗有名望,直至十常侍亂政,其辭官歸隱。後天下大亂,其便輾轉帶著家小到荊州避亂,去年夏,偶被沮治中所知,便請其出任治中屬掾吏。此次初征,其也被抽調隨軍,協助處理後勤事務,將軍所住營帳也是歸其負責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