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曼?三千騎兵?”
文聘有些不解,但卻搖搖頭:“沒有,至始至終也沒有看到,他們是何時從堵陽出發的?”
“深夜!我得知曹軍始末以後,派遣他增援孟獲!”周智心裏隱隱已經有些猜測,但卻還是不肯放棄最後一線希望。
“那應該凶多吉少!”文聘無奈輕語:“深夜時候,曹軍的部署已經完成,三千騎兵沒有衝出來的可能!”
“唉!”
一聲歎息,王旭心中很不是滋味。
何曼他是熟悉的,當年他親自帶兵進穎川,就是在那裏收降的何曼,如今其也是任職近衛軍團,為偏將軍之一,是個有故事,也有本事的真漢子!他與廖化、何儀,加上早年陣亡的管亥、楊鳳,還有張靖一起在軍中甚至有個外號,並稱黃巾六傑。
因為他們都是黃巾將領的出身,再加上他們在楚國軍中都是中高層或高層將領,從而得名。
三人隨之陷入了沉默,不久張靖也趕到,聽聞噩耗,同樣默默無語!
可惜沒有時間去傷感!
天漸漸亮了,朝陽從東方冉冉升起,朝霞漫天,光彩奪目!
若站在城頭高處,還可以看見那遙遠的地平線上,第一支整齊劃一的曹軍漸漸出現在視野,真正的死戰才剛剛開始……
俗話說:世事多變,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九分算計,卻終有一分運氣在內,如果說登天共十步,那麼這一分運氣就是最後的一步,一步之差,前功盡棄!
這一夜載入了史冊,可惜戰場本身卻沒有太大的關注,流傳下去的故事中,更多的卻成了個人傳記裏的傳說。
相反,同時間內,遠在南疆交州的那場戰役,卻名傳後世,成為後世公認的經典戰役。
“哈哈哈!!!呂蒙,還不投降,更待何時?”
一個頭戴高冠的青年將領佇立在大軍之前,遙遙看著被圍困在孤山上的江東兵馬,意氣風發,盡顯年少得誌的風采!
此人麵如冠玉、目若朗星,頭戴高冠,身披甲胃,腰配寶劍,端坐在戰馬上的身體猶如青鬆一般挺拔,雖說裝束怪異了些,但那等風姿卻是難以言喻,俊美中透著英氣,挺拔中透著一股子儒雅,正是陸遜!
呂蒙鎮守交州蒼梧郡,卻落到這等田地,可並非其能力不濟,也不是其大意疏忽,而是陸遜用近兩個多月的苦難換來的。
王旭當初離開交州的時候,讓徐盛、顏良和典韋留守鬱林郡,就是擔心交州形勢不穩,而陸遜則參此地軍事,本來沒指望有功,隻求他們無過,穩住交州現在的局勢便可。
可惜陸遜不這麼想,他對於保守成果並不甘心,之所以肯那般跋山涉水來投奔王旭,就是渴望立功,渴望著一展胸中所學。
因此,在王旭走後並沒多久,也就是兩個多月前,他想到了一計!
甚至於此計想出來後,他自己都猶豫了好些天!
因為太冒險,也太可怕,需要麵對的困難非常多,任何一個小問題都可能導致前功盡棄,在這點上,他有著清醒的認識。
直到最後下定決心,他也隻是單獨找到主將徐盛,將自己的謀劃一一述說。
徐盛當時可是被狠狠嚇了一跳,當場驚得猛然起身:“此計太險,事關重大,不可草率行事!”
可陸遜卻不放棄,死磨硬泡,不斷解釋可行性和成功後所能獲得的巨大利益,也將所有可能遇到的問題及解決辦法一一講出。用後世的說法,那就是他在給徐盛洗腦!
經過數天的努力,陸遜以他超強的口才,終於將徐盛的腦袋給洗幹淨了,勉強答應讓其嚐試,但也表示要告知坐鎮合浦的諸葛亮,畢竟王旭臨走前就曾下達命令,讓諸葛亮總鎮交州大局。
可陸遜心中清楚,他的那個想法諸葛亮是不可能同意的,因為諸葛亮向來不做沒有把握的事,何況這事兒與賭博沒什麼區別。
若是常人,恐怕此刻第一反應就是,你徐盛不行,我一心為主,想到好辦法卻不受重視,懷才不遇,心生不滿!但他卻完全相反,最終選擇站在徐盛門前,整整站了三天三夜!
因為他知道,徐盛並非不為楚國考慮,隻是見解和想法不同而已,根本沒有對錯!
徐盛感動了,更理解了他的決心和意誌,最終點頭答應。
此後,陸遜帶著一萬精銳步卒,分成數個夜晚,悄悄進山,踏上了翻山越嶺的征程!
山路崎嶇難行,甚至隨著越加深入,到後麵根本就沒了路,那麼如何補給就成了最大的問題。
於是,他采用了一個簡單愚蠢但卻有效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