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四章 朝堂激鬥(1 / 2)

公元206年二月初三,對於這一刻的楚國來說,是非常特別的日子,更是恐慌的日子。

可是,這時候卻沒有任何一個人知道,這一天在後世的評價中,卻有著特殊的意義。

它不僅僅是楚國第一次北伐的終點,更是第二次北伐的起點!

從這曆史性的一天開始,在這彌漫著偶然的時局下,一場震驚千古,讓後世無數人費解的驚天布局漸漸展開,從而漸漸改變了天下的格局,奠定了天下一統的基礎!

雖然後世對這個時期的爭論無數,可所有人幾乎都一致認同,正是因為這場意料之外的變故,才真正讓那個人傑輩出、群星璀璨的年代開始走向終結,這一天也被後世稱為,大楚皇朝統一戰爭的轉折點!

甚至在後世,還有很多人網友玩笑著說,很難想象在那個年代,在那種局勢下,出現那樣的情況。有時候真的懷疑,所謂的楚王究竟是不是穿越者?怎麼就會有那樣的想法呢?

當然,這樣的帖子,很快會淹沒在滔滔的網絡海洋中,隻是人們茶餘飯後的笑談,偶爾還會罵上兩句——傻叉!

一切,都從這天清晨,楚國王後正式出麵,公開承認楚王離世開始!

早前雖然各種各樣的消息瘋傳,可對於百姓來說,朝廷沒有確認,就總是還抱著一絲懷疑的!

可這一刻,當楚國王後親自出麵承認,並宣布了新王繼位的時間後,不得不信,沒法不信!

就好像是做夢的感覺一般,百姓突然覺得支柱崩塌了,整個襄陽瘋了!悲哭之聲處處彌漫!

隻有那些年幼的孩子不明所以,看著自己的父母,看著自己的長輩們突然陷入悲傷,茫然而不知所措,因為他們生在平穩的楚國內,還沒有見到過路有凍死骨的年代,還沒有體會過鐵蹄之下,人命不如狗的時候!

可是那些有年歲的人都明白,他們經曆過,他們看到過,他們更能清楚地明白當今天下並不安寧,楚王死後,若楚國崩滅,那麼現在的一切都將變成過眼雲煙,這片大地之上,又會因為爭奪而死傷遍地。

更重要的是,很多人都愛戴著楚王,相信著楚王,在這個亂世之中,楚王指出的前路,就是他們的信仰!

無數的襄陽百姓走出家門,跪在街道兩旁嚎啕大哭!

無數的白色旗幟在各家各戶門前飄飛,處處都是悲泣的人,處處都是痛苦的悲鳴,處處都是蒼茫的哀樂!

這等景象當真是貨真價實的舉國同悲,感人肺腑!

不論文臣武將,還是各種官員,亦或者是守城的士兵,他們都同樣被此刻的場景感動的淚如雨下。

相比起百姓最純粹的悲傷,朝堂上在彌漫著悲意的同時,卻也產生了激烈的鬥爭!

“臣堅決反對王後監政!”

九卿之一的延尉伊籍長袖揮舞,站在朝堂上激動直言,顯得非常憤怒:“自古便有婦人不得掌權之理,自本朝武帝之後,更是嚴令後宮不得幹政,王後雖賢良淑德、智慧過人、乃是千古奇女子、可又焉能躍居王權?且不說天子不會答應,滿朝文武又如何能答應?百姓將士又如何能答應?”

伊籍是個很傳統的人,也是個非常固執心中正義的人,不然也不會高居延尉這個總管天下刑罰的職位。

慷慨將地說了一通後,他語氣逐漸放緩,轉身對著上方麵色淡漠的徐淑行禮道:“臣向來敬慕王後才德,是滿朝文武之幸,是楚王之幸,更是天下百姓之幸!王後曾經也參政、議政,對此臣等盡皆認同,隻因王後胸藏韜略,可王後終究是婦人,終究以母儀楚國為己任,怎能逾越掌權?還望王後以大局為重,斷去此等想法!”

隨著他的話,頃刻間,朝堂上竟然站起身來不少人,齊齊躬身上奏:“臣等附議!懇請王後以大局為重,以天下為重,以楚國為重,安心輔助幼主,以繼承楚王遺誌!”

這些人中,甚至還包括了大司農蒯良,在襄陽養傷的宣武將軍王淩、文治將軍李嚴,還有王旭的從兄從弟們,光祿勳王飛,以及王凱、王粲等竟然也是豁然在列。

這可著實讓人始料不及,雖然郭嘉、田豐等人早在之前與徐淑商議時,就知道肯定有人反對,但仍舊沒想到這麼多!

徐淑更是心中一片冰寒!

如今僅是朝堂上就這麼多人,可以想見各地還將有多少人不滿,甚至那些尚且在外帶兵的將軍們,又有多少不滿?

本來,她以為能說服眾人!本來,她以為雖有波折,但都是相處多年的人,應該能團結一起,共圖複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