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一章 風雲彙聚(1 / 2)

公元208年正月末,多年不見戰火的襄陽,這個繁榮昌盛的楚國國都,迎來劇變。

向來駐紮在北城外很遠的近衛軍團,突然進駐襄陽城內,將整個襄陽防備得水泄不通。

次日,徐淑公布榜文,以疑似叛國罪,封鎖城池,緝拿司空沮授、司徒田豐二人!

刹那間,百姓嘩然,完全不明白發生了什麼事!

此二人位居楚國三公之列,在百姓中名望非常高,多年來勤政愛民,功勳卓著,為何一日間變成了叛逆?

可徐淑同樣在百姓心中地位極高,這位仁德賢淑、親近百姓的前任王後,深得楚國上下敬愛,為何與昔日忠臣決裂?

一時間,百姓無不議論紛紛,各種小道消息流傳甚廣。

這可把那些潛藏的細作給愁壞了!

隻因為亂,非常亂,亂到什麼消息都有,又什麼都不是,連絕大部分楚國官員都是稀裏糊塗,他們又如何分得清楚?

最後隻能歸結為這是權利之爭激化。

此時,所有人都在等待著這場權利鬥爭的結果,而結果來得也非常快,半日後就直接衝擊著每個人的眼球。

消息傳出,原來田豐和沮授等人似乎早已察覺徐淑要動手,出城躲避已有兩日,聽聞罪名定下,果斷召集張靖等將領,率領駐紮在襄陽南城外的朱雀軍團兵臨城下,圍攏襄陽,意欲與徐淑拚個魚死網破。

當日傍晚,兩方還曾一度在城頭喊話,徐淑大罵田豐等人不忠不義,枉自德高望重,卻內心實奸。

田豐等人則反唇相譏,言徐淑圖謀不軌,意欲奪楚國王權。

如此形勢,當然讓那些潛伏的細作喜不可言,紛紛當做大事快馬傳報,短短數天後就為曹操和孫堅所知。

此事發生後,新野的張合最先公開聲明,宣布支持田豐、沮授,要去除徐淑,力保楚國王權不旁落後宮,並隨之率領四萬精銳東方軍團將士南下,日夜兼程,奔赴襄陽。

這下,楚國可就真的熱鬧起來。

緊接著,徐晃發布聲明,怒斥田豐、沮授等人違逆犯上,派遣韓猛統軍兩萬,火速奔赴襄陽,救援徐淑。

再接著,早已返回洭浦關一年多的趙雲,也怒斥田豐等人謀逆,與黃敘共率三萬青龍軍團將士北上襄陽。

這時候的楚國,可真是亂成了一鍋粥,人心浮動。

遠在鄴城的曹操短短時日內,接連得到上百封密報,了解到楚國此時局勢,整日大笑不止,對群臣笑說:“沒了王子陽,楚國就是一盤散落的沙,孤尚未南征,其已自潰矣!今當坐觀其內耗,待南征時,輕易可定!”

“近日更需減少兵士調動,楚國能人繁多,此時行動過烈,必致其心中疑慮而彼此克製,甚而和解。因此,爾等務必保持常態,使其確信魏國在近些年間,絕無興兵之意。不過,諸位亦可多遣能言善辯之人前往楚國,挑撥其矛盾,但凡成事者,皆記功!”

與曹操的誌得意滿相比,江東孫堅雖然高興,但卻顯得頗有些感傷,在朝議時對群臣言道:“子陽乃天下雄才,創建楚國之偉業,可憐死後卻無人可繼,以致君不君、臣不臣!可悲、可歎!”

“楚國此番內鬥,必致分裂破落,諸公須做好心中準備,但切莫操之過急,暴露意圖。不然若逼得楚國權貴合力,將得不償失,因而還需靜待時機成熟,再迅速揮軍征伐,萬望諸位近日多多斟酌,善思巧計。”

“此外,自子陽陣亡,孤多次書信召回幼女尚香,其卻不肯回返,諸位如能設法保其安全,大可上奏,孤必有重賞!”

吳魏兩國之主各有算盤,西涼的馬騰也同樣不甘,在聽聞楚國內亂後,境內軍隊物資調動頻繁,隻等楚國守軍出現問題,可惜郭嘉親自鎮守陳倉,暗中與高順、魏延、黃忠等將溝通。

因郭嘉和魏延都知道王旭還活著,如今大計已經展開,無須再瞞住各主將,因此他們共同告知黃忠,從而迅速在最高層達成了完全統一的共識,隻不過僅有三人才清楚而已。

如此一來,這支軍隊核心領導層穩固,隻管扼守險隘,似乎絲毫不受襄陽亂局的影響,但為了麻痹別人,郭嘉還是故意放出風聲,透露出打算約集眾將,憑借雍州之地自立的意圖,可謂解釋了不亂的理由。

馬騰無機可趁,又不知其虛實,再加上早前一敗的教訓,倒是暫時不敢妄動!

此時,全天下的目光可謂都集中在了楚國,每天發生的事,都在以最快的速度傳往四麵八方。

襄陽的形勢越見緊張,雖然始終停留在彼此叫罵對峙的階段,可明顯在逐步升級,因為這裏聚集的軍隊已經越來越多,且雙方多次會談,也以不歡而散,彼此斥責結束。

就連那些將士的目光中,也充斥著茫然,因為他們根本就不明白發生了什麼?怎麼會是自己人打自己人?

可是,兵士以服從命令為第一天職,他們不願意戰,卻沒有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