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三章 摧枯拉朽(1 / 2)

公元208年二月初十正午,士氣高漲到近乎沸騰的楚國大軍,兵分三路,轟轟烈烈展開北伐!

其聲勢之浩大,堪稱楚國有史以來最強的一次,盛況空前。

不算王旭,出動了包括趙雲、張合等人在內的十三員大將,孟達、冷苞等偏裨將領六十多員,以諸葛亮、田豐、徐庶為謀士,沮授、陳登等人統籌後勤,實可謂英才齊出。

主戰兵力包括青龍軍團三萬餘人,南方軍團兩萬餘人,朱雀軍團八萬餘人,近衛軍團八萬餘人,東方軍團八萬餘人,襄陽精銳城衛軍一萬餘人,各部主將親衛部曲兩萬六千餘人,合計近三十五萬人。

負責後勤運輸的人數,同樣巨大,除卻典農將軍部的常規預備兵八萬,各軍團分別組織的民夫數萬外,楚國在大軍出征後,開始全麵征調民夫及各地郡府兵補足,預計將多達三四十萬人,組成強大的補給運輸線,做好了遠征的充足準備。

與此同時,駐守雍州東部邊關的張遼、黃權、廖化,再度奉命率領白虎軍團將士東出函穀,兵進洛陽。

趙雲、張合二將率領的前部,兵出新野,長驅直進,短短六日內接連攻破育陽、涅陽、安眾等數縣,直逼宛城!

魏國折衝將軍、南陽太守樂進獨立難支,不敢率軍迎戰,匆忙收縮兵力,固守郡府宛城及宛城東方要道,並火速命人傳信鄴城報急,三天之內就接連傳出三十餘封,千裏加急!

二月十八傍晚,楚國北伐大軍中路軍,共計十五萬人抵達宛城。

王旭親自坐鎮中路軍,當夜便將整個宛城圍得水泄不通,魏國樂進陷入孤城堅守的境地。

二月十九清晨,左路軍周智、陳到、李嚴、黃敘等十萬人徐徐抵達宛城,僅在短暫停留歇息後,奉命東進,攻打駐守東部要道的另一部曹軍,打通繼續北上的道路。

如今的楚國將士可是憋足了勁,士氣高昂,將領更似打了雞血般,兵力又占據著絕對優勢,哪裏是光憑固守就能守住的。

周智坐鎮指揮,陳到、黃敘、李嚴等大將輪番上陣督戰,有時還親自帶兵進攻敵軍營寨,日夜不停!

魏國駐軍守將路招、馮楷竭盡全力,也隻堅守了營寨三日,最終倒在了楚國密集的箭雨、巨弩和投石機下!

這兩個從曹操入主兗州時,就跟隨著他南征北戰,飽經沙場的宿將,雙雙陣亡!

四萬守軍死傷過半,俘虜數千,餘者潰逃!

北伐的路途,在這一刻真正開始!

二月二十,王旭收到周智傳回的捷報,隨之在諸葛亮和徐庶的建議下,傳令左路軍率先北進,經夕陽聚,往西鄂、雉縣、魯陽方向推進,一路北上,以打至穎川郡府陽翟為目的。

同時,趙雲、張合率部回歸右路軍,彙合落在後麵的右路軍王飛、張靖等部,合計十萬人,加快行軍速度,東取舞陰,然後往堵陽、葉縣方向進軍,從葉縣東進豫州汝南,以打至汝南郡府為目的。

楚國北伐,掀起驚濤駭浪!

王旭未死,再戰沙場,天下震驚!

魏國!吳國!西涼!

各勢力的文臣武將,在那短短的時日內,仿似看到了天下最不可思議之事,即便收到無數急報,仍舊有些難以置信。

可就在各勢力傳遞消息、確認消息、商議對策、籌備應對的時間裏,楚國北伐的大軍,已經用摧枯拉朽之勢,殺入魏境!

兵鋒所指,所向披靡!

魏國南陽守軍一部潰敗,一部被王旭親自圍困在宛城,毫無抵抗之力。

左路軍周智、陳到、李嚴、黃敘四將,兵分兩路,時分時合,馬不停蹄,瘋狂突進!

短短半月內,連克西鄂、博望、雉縣、魯陽、父城等十餘縣,三十多城,以雷霆之勢,直抵穎川郡府陽翟,打得魏國那些地方郡府兵,聞風喪膽,望風而降!

稍遲一步的右路軍略慢,但似乎有心與左路軍比個高低,奮起直追。

趙雲、張合、王飛、張靖集中兵力,張合、王飛親自為先鋒,破舞陰,奪堵陽,占葉縣,東進豫州!

雖然他們出兵之時就慢了一步,可最終卻在短短半月內,連克九縣二十三城,在左路軍抵達穎川陽翟時,他們近乎同時打至汝南郡府,即便苛刻的比個具體時間,那麼他們也僅僅隻是慢了十一個時辰而已,相差不到一日。

兩日後,兵力空虛的穎川陽翟、汝南郡府先後失陷!

一時間,魏國上下,人心惶惶,聞之膽寒!

這段時間內,曹操反應也極其快速,迅速調集主力,並以曹仁、於禁為主,文聘、朱靈為副,率先統精兵八萬為前部,搶先進駐陳留郡府、酸棗、封丘一線,不求破敵,隻求他們拖住楚國北伐軍腳步,為魏國更多主力大軍的集結彙合,爭取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