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國攻破街亭,涼州軍無論再如何快速反應,可得到回報需要時間,做出反應需要時間,應急調度需要時間,調兵出擊也需要時間,前前後後這麼算起來,其已經晚了太多。
反之,楚國各支主力軍雖然特點各有不同,但卻有幾點共性,這是從早年起兵開始就逐漸養成的,可以說楚國從上至下,文武將士都在不經意間受到這種特點的感染,沒有例外,即便魏國、吳國也深為忌憚。
幾個特點說起來其實也簡單,那就是夠快!夠狠!夠詭!
隻是做起來那就真不是那麼容易,這種風格的形成,是無數英傑和將士先後在二十多年的征戰中,用血和淚,用汗水和精神,用智慧和經驗去構建、去堆砌出來的,一個傳一個,上代傳下代,老兵傳新兵,早已融入楚國軍人的骨子裏。
當涼州失去街亭的時候,已經注定了其必然會經受一輪慘重損失。
楚國文武,楚國軍人,絕不會在戰場上浪費任何時間,浪費任何機會,越是在大規模戰役中,越是精細到近乎可怕。這點,魏國上至曹操,下至文武盡皆認識深刻,吳國上下同樣深以為然!
在兩國的高層,現在都有個共識,那就是若給了楚國大軍機會,就不要試圖去彌補,隻有重整兵馬,在新的局麵下重新部署再戰,方是上策!若不然,隻會越陷越深,悔之晚矣!
可歎,涼州從未真正與楚國主力全麵交戰,他們根本未曾有過切身之痛,如何能有足夠的認知。
陳到追擊荀諶部,馬不停蹄,直奔鳥氏。
趙雲追擊蘇則部,輾轉繞了一圈,仍舊奔赴鳥氏。
顏良在攻破街亭的同時,出兵略陽,廖化出兵隴縣。
這是何其快的速度,當馬義得知街亭失守的時候,顏良距離略陽已經隻有三四十裏,早前街亭未失,誰會在毫無危險的腹地略陽屯駐重兵?城內不過僅有幾百兵馬負責看管物資,且無上將鎮守,待顏良兵臨城下時,危在旦夕。
馬義急令胡遵、候選率四千精騎馳援略陽,馬遵、程銀率六千鐵騎馳援隴縣,意欲保住此二地,從而減小街亭失守所帶來的影響,並尋機反攻,他為了避免遭受圍點打援,還特意叮囑兩部兵馬務必小心埋伏。
在他看來,這樣謹慎理當出不了差錯。
可事實上,他對楚國的了解並不如他想象中那麼清楚,如果這麼容易應付,那曹操和孫家就不會那樣忌憚楚國了。
胡遵和候選行至半途,果真遭遇顏良伏擊,但因為早有準備,部署得當,所以倒也能奮力廝殺。
他們所率的皆是涼州騎兵,戰力出眾,而顏良所率楚軍卻遠道而來,體力當然沒那麼好,兩軍交戰,即便顏良勇猛無匹,指揮得法,卻也難以取勝,眼看便隻有暫且撤走一途。
胡遵正暗自高興,思量擊退顏良後,盡快趕至略陽縣城,並靜待馬義派遣更多援軍,從而好伺機斬將建功。
沒想,交戰正酣之際,突聞後方傳來震天鼓響,伴隨著震耳欲聾的馬蹄聲,廖化率三千鐵騎從三個方向趕至,凶猛衝殺而來。
在涼州勇士驚慌而又無備之時,廖化和顏良兩部兵馬以絕對優勢的兵力,前後夾擊,在短短時間內便將胡遵殺得大敗而逃,涼州健將候選親自斷後,被殺出火氣的顏良在數合內砍殺。
事實上,廖化出兵隴縣根本就是個幌子,隴縣實際隻有千餘楚軍虛張聲勢。此計雖然拙劣,可勝在用的時機恰當,此時街亭失守,涼州各部調度混亂,情報前後不一,是最難準確辨認的時候,因而可以成功。
正應了那句老話,計謀根本沒有好壞之分,隻有用得是否合適,是否合時機!
這不是伏擊,這隻是簡單的聲東擊西,迂回包抄,集中優勢兵力滅敵一部,而這還隻是個開始!
馬遵和程銀奉命率六千鐵騎馳援本該更為危險的隴縣,卻被趙廣所率的一千騎兵給弄迷糊了。
趙廣遵從命令,讓一千騎兵鬆散排布,同時在馬後拖上樹枝,導致沙塵漫天,短時間根本難以分辨人數。馬遵和程銀率部匆匆趕至時,沒時間多想,直接發動了進攻。
此舉本為惑敵,趙廣當然不能接戰,率領一千騎兵遠遠避退,讓馬遵和程銀的六千騎兵追得夠嗆。
當兩人領會到形勢不對,喝令大軍停止前進的時候,他們已經因為趕路和接連不斷的呼喊追擊而消耗掉不少體力,而此時趙廣也依照廖化的囑咐,大聲對著他們喊道:“兩位將軍,我這區區千人何需你們追得這般辛苦,若你們再不去救略陽那邊,待涼州兵士死絕,你們可別怪在下不曾提醒,哈哈哈哈…………”
那爽快的大笑聲,可是把馬遵和程銀兩人給氣壞了,如果現在還想不到發生了什麼,那他們也不用再帶兵打仗,完全可以安穩回家好好抱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