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一章 稱帝(中)(1 / 2)

這一切當然早就在楚國高層的意料之中,漢朝四百年的統治,儒學大盛,終究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記,而王家四世三公,世食漢祿,此時之舉確實有太多可以被利用的地方。特別是魏、吳兩國借助天子之力,營造出忠君愛國的氛圍,這種無形的力量本身就是一場戰爭。

正因為有所預料,因而楚王宮才遲遲不肯正麵回應,直到部署完畢這才公開聲明。

當楚國內部的不和聲音開始越演越烈的時候,不可避免的犧牲也隨之開始,任何朝代的變更,總也難以避免,盡管王旭已經在事前再三告知各方,盡可能少殺人,可最終的結果還是難以掌控。

坐鎮各地的楚國重臣施以雷霆手段,軍隊、賊曹、諜影各部通力合作,對楚國內部那些散播和發出反對聲音的人大肆批捕,不論出身,不論職位,不論名望,無論是誰隻要敢公開宣揚反對,那麼一律殺無赦!

魏、吳兩國在楚國境內的細作、探子也遭到慘重損失,此次事件關係楚國根本,楚國這邊可謂是不惜一切代價。

這樣的行為當然也遭到魏、吳兩國更激烈的聲討,可麵對楚國高度凝聚的鐵血手腕,已經難以再在楚國境內大肆散播和影響。隨著兩國損失的加大,更是不得不將打擊麵縮小,讓更多的細作由明轉暗,開始集中策動那些有動搖可能的人。

一些不滿楚國政策的人,一些心懷叵測的人,一些曾心懷仇恨的人,一些曾在楚國崛起過程中觸動利益的家族等等,便逐漸成了魏國和吳國利用的棋子,暗地裏鼓動其作亂!

時至公元二一三年臘月,楚國益州、雍州、涼州、並州都零星出現小規模叛亂,其中尤其以並州和涼州鬧得最為厲害,隻是其所能造成的影響卻被降到了最低。因為早有所準備,國內各重要城市已經提前集中起大量兵力,派駐各方的重臣雷霆出擊,皆以極快的速度將其平定,遏製了發展和擴散的勢頭。

二一四年正月,襄陽的王旭接連得到各方傳報,皆言已經掃清地方的亂局。

可楚國高層的文武和王旭心中都明白,改朝換代的影響不會這麼快就結束,魏、吳聯軍將在三月伐楚,那麼現在的平靜,必將是最後猛烈一擊前的短暫安寧,那些暗中反對的人是在等待時機。

偌大一個楚國的崛起過程中,有太多反對的聲音,有太多累積的矛盾,在這個特殊的時候,在魏、吳兩國借勢挑撥下,終於迎來一次徹底的爆發,它不可能就這麼簡簡單單的結束。

因此,王旭和楚國的高層們都明白,隻有魏、吳聯軍興兵討伐之時,所有的一切才會全麵引爆。

魏、吳兩國所有的造勢,也不過是為這場戰爭增添籌碼,楚國內部越亂,那麼他們打起來才會越容易!這時的局勢對他們而言,是一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畢竟如今的楚國是最強大的勢力。

二月,魏國集結兵力多達五十萬,一路十五萬人,由大將軍夏侯惇為帥,賈詡為監軍,兵進河西。

一路十五萬人,由左驃騎將軍曹仁為帥,戲誌才為監軍,兵進弘農函穀關。

一路二十萬人由曹操親自統帥,彙集司馬懿、程昱、夏侯淵、滿寵、郝昭、夏侯霸、曹洪、曹休、郭淮、陳泰、曹真等名臣良將無數,殺奔南陽。

吳國大軍三十五萬,一路進軍豫章,一路出汝南,與曹操共擊南陽,直殺楚國核心之地!

此戰可謂是漢末以來,最驚天動地的一場決戰,魏、吳兩國除了留下必要的守備力量,所有可以調動的主力都投入其中,意圖借助楚國如今最不安穩的時候,借助這個千載難逢的良機,一舉功成!

即便早有心理準備,可這場戰爭的規模還是讓王旭有些驚心,主力八個軍團、羽林軍、禦林軍、鐵騎軍團中,隻有魏延的白虎軍團仍舊停駐涼州,其它各軍團盡皆分守各方,馬超率領的西方軍團也火速調至南陽。至於沒有承擔穩定內部責任的邊軍更是最先進行集中,早早就陷入戰備狀態。

二月十六,這場規模驚人的戰爭在長江上拉開帷幕。

鎮東將軍陸遜率海雲軍團主動出擊,意欲借助水軍的優勢搶先威脅吳國,遏製其南北聯係,控製其軍事動向。

吳國方麵對此早有準備,雖然其水軍全麵處於劣勢,可為了防備陸遜,卻是由大將軍周瑜親自率領水軍全力周旋。在這兩個絕代英才的交鋒中,陸遜因為楚國水軍的戰力優勢,始終占據著絕對的上風,可卻無法達成戰略目標。

周瑜知道無法與其對抗,將戰場選在了廣闊的彭澤湖中,以精確的指揮和預判,始終避免主力正麵對戰,以小規模的牽製和遊鬥為主,死死牽製住陸遜的海雲軍團,而廣闊的彭澤湖給他提供了充分的發揮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