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簡述群落的基本特征
生物群落是在特定空間或特定生境下,具有一定的生物種類組成及其與環境之間彼此影響、相互作用,具有一定的外貌及結構,包括形態結構與營養結構,並具有特定的功能的生物集合體。
(1)具有一定的外貌。一個群落中的植物個體,分別處於不同高度和密度,從而決定了群落的外部形態。
(2)具有一定的種類組成。每個群落都是由一定的植物、動物、微生物種群組成的。
(3)具有一定的群落結構。生物群落是生態係統的一個結構單元,它本身除具有一定的種類組成外,還具有一係列結構特點。
(4)形成群落環境。生物群落對其居住環境產生重大影響,並形成群落環境。
(5)不同物種之間的相互影響。群落中的物種有規律的共處,即在有序狀態下共存。
(6)一定的動態特征。生物群落是生態係統中具生命的部分,生命的特征是不停運動,群落也是如此。
(7)一定的分布範圍。任一群落分布在特定地段或特定生境上,不同群落的生境和分布範圍不同。
(8)群落的邊界特征。在自然條件下,有些群落具有明顯的邊界,可以清楚的加以區分;有的則不具有明顯邊界,而處於連續變化中。
2.簡述群落的性質
關於群落的性質問題,生態學界存在兩派絕然對立的觀點。
(1)機體論觀點:認為群落是客觀存在的實體,是一個有組織的生物係統。群落就像一個有機體一樣,有誕生、生長、成熟和死亡的不同發育階段,而這些不同的發育階段或演替上相關聯的群落,可以解釋為一個有機體的不同發育時期。
(2)個體論觀點:認為群落並非自然界的實體,而是生態學家為了便於研究,從一個連續變化著的植被連續體中,人為確定的一組物種的集合。因為群落的存在依賴於特定的生境與物種的選擇性,但環境條件在空間和時間上都是不斷變化的,因此群落之間不具有明顯的邊界,而且在自然界沒有任何兩個群落是相同或相互密切關聯的。
3.簡述群落的種類組成及其研究意義。(群落成員型分類)
植物群落中常用的群落成員型分類主要根據各個種在群落中的作用:
(1)優勢種和建群種:優勢種是對群落的結構和和群落環境的形成有明顯控製作用的植物種。群落的不同層次可以用各自的優勢種,其中優勢層的優勢種稱為建群種。
(2)亞優勢種:指個體數量與作用都僅次於優勢種,但在決定群落性質和控製群落環境方麵仍起著一定作用的植物種。
(3)伴生種:為群落的常見種類,與優勢種相伴存在,但不起主要作用。
(4)偶見種或稀見種:偶見種是在群落中出現頻率很低的種類,多半是由於種群本身數量稀少的緣故。偶見種可能偶然地由於人們帶入或隨著某種條件的改變而侵入群落中,也可能是衰退中的殘遺種。
意義:群落研究一般都從分析群落組成開始,群落種類組成是決定群落性質最重要的因素,也是鑒別不同群落類型的基本特征。
4.簡述種類的數量特征
(一)種的個體數量特征:
1.豐富度:又稱多度,表示一個種在群落中的個體數目。統計法有兩種:記名計算法與目測估計法。
2.密度:指單位麵積上的植物株數。
(1)相對密度:樣地內某一物種的個體數占全部物種個體數的百分比。
(2)密度比:某一物種的密度占群落中密度最高的物種密度的百分比。
3.蓋度:指植物地上部分垂直投影麵積占樣地麵積的百分比。蓋度可分為分蓋度、層蓋度和總蓋度。
(1)蓋度比:某一物種的蓋度與蓋度最大物種的蓋度比。
(2)基蓋度:植物基部出現的覆蓋麵積。
4.頻度:指某個物種在調查範圍內出現的頻率。
5高度:用於測量植物體長的一個指標。測量時取其自然高度或絕對高度。
(1)高度比:某種植物高度與最高的高度之比。
6.重量:用來衡量種群生物量或現存量多少的指標。可分為幹重與鮮重。
(1)相對重量:單位麵積或容積內某一物種的重量占全部物種總重量的百分比。
7.體積:生物所占空間大小的度量。
(二)種的綜合數量指標
1.優勢度:用以表示一個種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
2.重要值:用來表示某個種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綜合數量指標。重要值\\u003d相對密度+相對頻度+相對優勢度
3.綜合優勢比(SDR):常用的為兩因素的綜合優勢比,即在密度比、蓋度比、頻度比、高度比和重量比這五項指標中任取兩項求其平均值再乘以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