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琦心頭一動,暗道原來是那曹操,隨即點了點頭,心中此時也終於明白,這堂中之人在爭論些什麼了
方才劉琦原本就聽了個大概,此時知道了事情的來龍去脈之後,這前後一聯係,便清楚的知道,此次矛盾的焦點究竟在於何處了
堂中眾人此時爭論的焦點,便是到底該先出兵蕩平那叛賊張羨呢,還是該出兵勤王,參加這個討董聯盟呢
許多如宋忠等士子,持有的意見便是,要盡快派兵前去參與討董勤王,不然有負聖上所托,而且劉表他也有劉氏的血脈,此時看來,去拯救水生火熱之中的皇帝,再正常不過了
可許多如同王威黃忠等人,卻是認為,內亂不平,不可妄自出兵勤王,而且據這段時間的表現看來,這張羨心計深沉,顯然不是一個魯莽之輩,和蘇代那莽夫相比,是絕對不可同日而語的,從這段時間長沙那欣欣向榮的發展態勢看來,若是不趁著其立足未穩,將其扼殺於萌芽之中,則此後必有大禍
圍繞著這個問題,雙方你來我往,爭的可謂是不可開交,若是劉琦再來的晚些,隻怕就差動起手來了
此時劉琦將手中的錦書合上,看向主座上坐著的劉表,拱手恭聲問道“父親,不知你心中有何決斷”
劉表幽幽一歎,輕聲道“此時為父心中也是矛盾不已,短時恐怕是難以決斷那,聽那送此詔書之人所說,南陽袁術,冀州韓馥,渤海袁紹等等十幾路諸侯,已是紛紛表態,願意參與這討董聯盟了,我身為漢室親族,若是不能盡力,豈不是有愧於先祖”
劉表說完,堂下那讚成出兵勤王之人,紛紛附和了起來,此時一旁的黃忠踏步上前,拱手沉聲道“大人,請恕在下不敢苟同,若不解決內亂,便倉促勤王,若是那張羨領軍來攻,則如何是好”
劉表麵色一滯,緩緩點頭,澀聲道“我心中也是有些擔心那反賊張羨,若是趁火打劫,我等兵力不足,隻好退守城郭,那這剛剛步入平緩發展之態的襄陽,又是要受重創”頓了頓,劉表歎了口氣,看向劉琦,輕聲道“為父心中一時難以決斷,所以想召你回來,聽聽琦兒你的看法”
劉琦點了點頭,心中終於知道劉表為何這般著急的找自己回來了,現今這兩個選擇,確實有幾分棘手,自古魚和熊掌不可兼得,現今這劉表麵臨的,就是這樣一個情況
此時劉琦在原地踱了幾步,心中飛速盤算著利弊,也不斷在回想他以前看的曆史中,關於此段時間的所有描述
劉琦在山中的這幾個月中,除了對這個時代的認識更為深刻之外,他的思考方式,也更能貼近這個時代的人的想法了,所以片刻之後,劉琦就有了一個初步的結論,隻見其緩緩轉頭,掃了一眼堂內竊竊私語的眾人,拱手一鞠,開口沉聲道“諸位還請聽我劉琦一言”
堂內喧嘩之聲一頓,轉為寂靜,此時眾人的眼光紛紛集中到了劉琦身上,劉琦不慌不忙,看向劉表,恭聲問道“父親可還記得,當初為何曆經千辛萬苦,被迫單騎入荊之事”
劉表一愣,皺眉點頭道“自然記得,是那袁術從中作梗,害我兵馬盡失,實在可惡”隨即頓了頓,一臉疑惑看向劉琦,輕聲問道“可是此事與今日堂中所論之事,可有關係?”
劉琦微微一笑,恭聲道“父親莫急,此事卻是有關,我隻想問問各位,那袁術此時全據南陽,若是我等前去參與那討董聯軍,攻擊洛陽之時,必然是要經過那袁術軍隊所駐之地啊…”
此時劉琦還未說完,一旁的宋忠便站了出來,對著劉琦拱了拱手沉聲道“少主所說,確實有些道理,但屬下以為,討董勤王之時,那袁術絕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公然算計我等,若不然,憑借主公海內名望,必然讓其身敗名裂,不得善終”
劉琦擺了擺手,也不惱怒,隻是淡淡道“宋使節所言甚是,但我所說的問題,並不是發生在我等前去參與討董盟軍的路上,而是在真的將那董賊除去之後,大軍如何跨過南陽,平安回來的問題”頓了頓,劉琦看了一眼麵色已變的宋忠,沉聲道“董賊勢大,此戰必然長久,無論結束如何,隻要那袁術守住關隘,讓我等派出的軍隊不能順利歸來,到時那張羨經過一番休養生息,兵強馬壯之時,再與那袁術兩麵夾攻,則襄陽,危矣!”
劉琦這一番話講完,收手而立,眼中精光陣陣,全身散發出的氣勢,耀眼奪目,不可逼視,望著眾人眼中那一絲驚異之色,心中忽然升起了這麼一個念頭
“難道,這才是我劉琦,在這個時代,真正開始閃光之時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