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以後,華國的主流媒體和外交部發表了聲明,直接正麵打破了西方國家的陰謀。
大家看到疆省的棉花種植是機械化種植的,而且似乎是軍人在做的。大家這才想到疆省的特殊的種植方式。那就是好些都是生產連,這些人類似於古代的邊墾荒邊打仗的方式。
閑時農耕,戰時作戰。
這主要是因為疆省的地域比較大,如果從內地進行糧草的購置,成本比較高,運輸線也比較長,所以一直以來都是以屯兵的方式進行駐守的。
一時之間,疆省的軍區在華國也引起了重視。大家都覺得這個地方的軍人太厲害了,打仗那麼厲害,疆省作為全國五大軍區之一,絕對戰力不可忽視。
可是人家的種植竟然也是如此厲害,人家還不是專業的呢。
大家的種植熱情更加高漲了。
這一年,農業方麵大家的熱情似乎更高了,全國出現了許多的合作社,不是以前那種吃大鍋飯的合作社。而是能夠出口創彙的那種合作社。
農民的生活也發生了許多的變化。
有些地方已經開始讓農民自主決定自己的種植品種,自己負責的製度。家庭聯產承包責任製初現端倪。
通過這樣的方式,大家的熱情更高了,責任心也更多了。有好些人之前吃大鍋飯的時候總是磨洋工,如今呢,自己的地裏連根草都看不見。
這一年,發生了許多的改變,10月份的時候,國家發布了通知,取消多年的高考今年恢複招生。冬天一批,春天一批,大學教育終於恢複了。
經過多年的上山下鄉。本來這些人都是城市人,可是在城市裏沒有這麼多的工作崗位,如果留在城裏隻能變成沒有工作的街溜子,對於城市的治安管理有很大的威脅。
所以,有人自願,有國家提倡,再到後來直接是強製性的,讓知識青年上山下鄉,去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
一般都是東北、陝北、內蒙等等這些比較偏遠的地方。
一代又一代的人去了這些地方,有的在當地落地生根,成了當地人,再也回不去了。有的人則是一直沒有放棄自己的信念,堅持到了現在。
如今,華國終於給這些青年人開了一條縫隙,也為華國的未來爭取了一線生機,似乎一直以來的黑暗終於迎來了黎明。
所有人都在奔走呼號,大家的情緒激動。
可是這麼多年的勞作,能堅持下來的人真的太少了。而且書本呢,早就不見了。
大家瘋狂的找輔導資料,那套所謂的數理化叢書更是一書難求。
家屬院裏有人知道鄭舒畢業以後似乎書籍都在呢,而且聽說鄭舒可是一個大學生呢。
這些都是家裏有高中生的人家。
鄭舒看人這麼多,她自己也隻有一套,借給誰不借給誰都不好。
她隻能說:“我隻有一套書,所以我把書放在劉明那吧。你們換著看,自己調整吧。”
大家聽了覺得是這個道理。如今距離高考就隻有兩個月,這一套書隻能換著看。
而且鄭舒這邊的話,懷著孕呢,而且肚子看著挺大的,讓人看著就感覺害怕。萬一出個什麼事,也確實不好說。
大家還想著讓她幫著輔導一下呢。此時也不好開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