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石猴出世,長生尋道(1 / 3)

詩曰:

混沌未分天地亂,茫茫渺渺無人見。自從盤古破鴻蒙,開辟從茲清濁辨。

覆載群生仰至仁,發明萬物皆成善。欲知造化會元功,須看《西遊釋厄傳》。

蓋聽聞那天地的極數,是把十二萬九千六百年作為一元。這一元又能分為十二會,就是那十二支,它們各自稱為: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那十二會,每一會都是包括了一萬零八百年。

暫且先用一整天時辰的變化發展來舉例論述:半夜的子時陽氣開始生發,而醜時則是公雞打鳴;寅時光亮也還沒有通透過來,而是到了卯時則是日出的時候;辰時是吃早飯的時候,接下來就是巳時接近過來輪替了;午時的時候太陽是立在中天的,而未時的時候太陽就向西慢慢的遷移了;申時是吃第二頓飯的時候,也就是夕食,而酉時是日落的時候;戌時是太陽已經落山,但還是會有光亮通透出來的時候,這種情景也叫做黃昏,而亥時是人們停止活動,安定下來安歇的時候。

這時用一天的十二時辰變化來類比到一元的十二會變化,就會便於理解天地的輪回變化。若是天地一元之中走到了戌會的下半會,這時則是天地越發的昏曚而萬物走向凋零衰落了。再經曆五千四百年,來到了亥會的上半會,則是黑暗來臨,而天地萬物包括人類都分解消失了,所以稱為混沌。又經曆五千四百年,亥會走到終點,這時貞下起元(天道循環往複,周流不息),來到了下一元的子會。

子會開始的時候,混沌又開始逐漸開明。邵康節(宋代著名哲學家)說過:“冬至子之半,天心無改移。一陽初動處,萬物未生時。”到了這個時候,新的天才開始有了根。

再經曆五千四百年,來到子會的中間時間點,重量輕的清氣向上飛騰,就開始有了日月星辰。而日、月、星、辰,就是所稱謂的四象,因此說,天開於子。

又經曆了五千四百年,子會走到終點,來到了醜會,而新的大地逐漸的堅實起來。《易經》上說:“大哉乾元!至哉坤元!萬物資生,乃順承天。”到了這個時候,大地開始凝結。

再經曆五千四百年,來到了醜會的中間時間點,重量大的濁氣向下凝結,就開始有了水火山石土。而水、火、山、石、土,就是所稱謂的五行。因此說,地辟於醜。

又經曆了五千四百年,醜會走到終點,來到了寅會,這時萬物開始生發。曆書上說:“天氣下降,地氣上升;天地交合,群物皆生。”到了這個時候,天清地爽,陰陽交合。

再經曆五千四百年,來到了寅會的中間時間點,開始了產生了人類、獸類、禽類。正是所稱謂的天地人,三才定位。因此說,人生於寅。

感念盤古開天辟地以來,伏羲、燧人、神農三皇治理世間,黃帝、顓頊、帝嚳、堯、舜五帝製定倫理規矩。

世界分為了四大部洲:東勝神洲、西牛賀洲、南贍部洲和北俱蘆洲。

這本書主要說的是東勝神洲的事。海外有一個叫傲來國的國家,它靠近大海。那附近海裏有一座名山,名字叫作花果山。

花果山是開天辟地後就存在了的,是十洲的祖脈,三島的來龍,大有根腳。它是百川彙聚的擎天柱,山勢鎮汪洋,就算海浪如銀山拍來也巍然不動。此山奇峰高聳,削壁怪石中彩鳳麒麟出沒。瑤花琪草,青鬆翠柏,靈禽仙鶴和壽鹿仙狐在不時在林中顯現。

在花果山正正當當的山頂上,有一塊很奇特的仙石。

它有三丈六尺五寸高,也就是高約8米8多些,三層樓左右。有二丈四尺圍圓,就是直徑比1米短一點。

三丈六尺五寸是指周天三百六十五,二丈四尺是指二十四節氣。

仙石上又有九竅八孔是按照九宮八卦排列,它四麵沒有任何樹木遮擋,倒是有各種香草襯托。自開天辟地以來,每時每刻被天真地秀、日月精華滋養。天長地久後漸漸通靈,它裏麵孕育了一個仙胞。

這一天“啪”的一聲,仙石崩裂開,產出了一個石卵。一陣風吹過這石卵化成了一隻石猴。

這石猴五官靈動,四肢健全,很快就學會了爬和走,並且禮拜了四方。兩隻眼睛像鐳射光似得,金光直衝天際,驚動了九霄上的玉皇上帝。

玉皇上帝在淩霄寶殿正與眾仙卿議事,就見有金光焰焰閃來,即刻命千裏眼、順風耳查探。千裏眼和順風耳奉旨從南天門出來,看的看、聽的聽,過了一會兒就回了殿上,奏報道:“臣等奉旨觀聽那發出金光的地方,發現是東勝神洲東邊一個叫傲來的小國。它那裏有個花果山,山上一個仙石產了個石卵,那石卵化成了一隻石猴,那石猴兩眼射出金光在那裏拜四方呢。現在它已經吃了俗物,金光就要潛隱起來了。”

玉帝恩慈的說道:“下界的這石猴,是天與地的精華所生,這就不奇怪了。”

那石猴在花果山中渴了喝山泉水,餓了吃樹上的果子。自由自在,奔跑跳躍,白天遊山玩水,晚上棲睡在石崖下。

它跟誰都和睦相處,能跟狼蟲虎豹作伴,也能跟獐鹿交友,跟獼猴猿猴更是親人。

“山中無甲子,寒盡不知年”。這一天,天氣十分炎熱,群猴在鬆樹蔭下避暑:有爬樹跳枝的,有采花覓果的,有玩遊戲的,有捉虱子的,有理毛衣的,猴子們挨的挨,推的推,壓的壓,扯的扯.......。

它們玩耍了一會兒,都去山澗中洗澡衝涼。那長長的澗水奔流湧動,眾猴子都好奇這流水的源頭在哪裏。

“禽有禽言,獸有獸語”,有隻猴子就說道:“我們順著水流往上溜頭找一找,一起去玩吧”。群猴就拖男帶女,呼兄引弟的一起順水爬到了流水發源的地方。

隻看見一股瀑布飛泉,像是山崖上掛著一個雪白的簾幕。眾猴都好奇瀑布中到底是什麼樣子,就說道:“哪一個有本事的,鑽進去尋到源頭出來,身體無損傷的,我們就都拜他為大王”。一連喊了三次,忽然石猴從猴群中跳了出來,大聲叫道:“我進去!我進去!”

它閉上眼睛蹲下身子蓄力,猛地一跳,直接跳進了瀑布泉中。他睜開眼睛抬頭看,發現並沒有水,隻有一架清清郎朗的橋梁。仔細再看,原來是座鐵板橋,跑上橋再走再看,倒像是個有人家住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