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觀音贈寶,玄奘出關(1 / 3)

貞觀十三年,九月初三,陳玄奘大闡法師,聚集一千二百名高僧,都在長安城化生寺開講演練各品妙經。唐王領文武百官,拜佛拈香。法師獻上用來超度孤魂的濟孤榜文給太宗看。

太宗看了,滿心歡喜,對眾僧說道:“你們秉著著赤誠的心,一定不要怠慢了佛事。等功成完備後,朕自有重賞,絕對不會讓你們空勞。”

眾僧都磕頭拜謝。

卻說南海觀音,自從領了如來旨意,就在長安城訪查能取經的善人,過了許久,也沒有碰到真實有德行的行者。

忽然聽聞太宗宣揚善果,大選高僧,開建“水陸大會”,又聽到挑選出的法師壇主,就是江流兒和尚。這江流兒正是從西天降下來的佛子金蟬,巧的是還是自己引送他投的胎。

觀音十分歡喜,就把佛祖賜下的寶貝捧著走上長街,跟木叉一起去賣這錦斕袈裟和九環錫杖。把那三個金緊禁的箍兒自己好好收著,留做後用。他們還是化作了兩個身穿破納衣,赤著雙腳,頭上疤疤癩癩的和尚。

剛走到街上,就有一個來參選卻落選了的,手裏還是有幾個臭錢的蠢笨和尚,看見那袈裟熠熠生光,就上前問道:“癩頭和尚,你這袈裟要賣多少錢?”

觀音道:“袈裟五千兩,錫杖兩千兩。”

那和尚氣笑了,說道:“這兩個癩頭和尚是瘋子!是傻子!就這兩件不值錢的東西,要賣七千兩銀子?就算是穿身上能長生不老,立馬成佛作祖,也值不了這麼多!趕緊拿走!肯定賣不出去!”

觀音也不跟他爭吵,帶著木叉繼續往前走。來到了東華門前,正撞著散朝回府的宰相蕭瑀。眾儀仗邊行走邊喝開道路,觀音絲毫不躲避,捧著袈裟直接迎向蕭瑀。蕭瑀勒住馬觀看,隻見那袈裟熠熠生光,就派人去問袈裟什麼價錢。

觀音道:“袈裟要五千兩,錫杖要兩千兩。”

蕭瑀道:“這其中有什麼好處,能值這麼高的價格?”

觀音道:“這袈裟有好處,也有不好處;有要錢處,也有不要錢處。”

蕭瑀道:“好處是什麼?不好處又是什麼?”

觀音道:“穿上我的袈裟,不入沉淪,不墮地獄,不遭惡毒之難,不遇虎狼之災,這便是好處;如果是貪淫樂禍的愚僧,不齋不戒的和尚,毀經謗佛的凡夫,就難以見識到我的袈裟,這就是不好處。”

蕭瑀又問:“那什麼是要錢,什麼是不要錢?”

觀音道:“不遵佛法,不敬三寶的人,強要買袈裟,錫杖,肯定要賣他七千兩,這便是要錢;若是敬重三寶,跟隨善人做善事,皈依我佛,又承受的起的人,我把袈裟、錫杖情願送給他,就為了讓他跟我結個善緣,這就是不要錢。”

蕭瑀聽後,神色越加和善,知道他是好人,就下了馬與觀音見禮。

蕭瑀說道:“大法長老,請恕蕭瑀之罪。我大唐的皇帝十分好善,滿朝的文武都奉行我主的旨意。現在正起建著‘水陸大會’,你這袈裟正好可以給大都闡陳玄奘法師穿用。我和你入朝見駕去。”

觀音領著木叉欣然跟著他直接進了東華門裏。黃門官轉奏後,蕭瑀他們承蒙宣召來到寶殿。

唐王看見蕭瑀引著兩個癩頭和尚站立在台階下,問道:“蕭瑀你回來要奏什麼事?”

蕭瑀跪趴在台階前道:“臣剛出了東華門,偶遇兩位僧人,是賣袈裟跟錫杖的。臣想著法師玄奘正好可以穿這袈裟,就領他們來啟見陛下了。”

太宗大喜,就問那袈裟什麼價錢。觀音跟木叉站立在台階下,沒有行禮,因著唐王問價錢,就回答道:“袈裟五千兩,錫杖兩千兩。”

太宗道:“那袈裟有什麼好處就能值這麼多錢?”

觀音道:“這袈裟,龍披上一縷能免了被大鵬吞噬的災難;鶴掛上一絲能得到超凡入聖的奧妙。披上他,靜有萬神朝禮;動有七佛隨身。

這袈裟由冰蠶吐絲,能匠翻騰成線,仙娥神女織成。穿上滿身紅霧繞,展開像一段飛騰的彩雲。上邊有如意珠、摩尼珠、避塵珠、定風珠;又有紅瑪瑙、紫珊瑚、夜明珠、舍利子。兩道銷金的鎖邊,扣領用的是連環白玉琮(cong二聲)。它能跟日月爭輝,閑時折疊起來,千層包裹中都能透出彩虹光;遇聖才穿時,能驚動諸天的神鬼,使他們都畏懼。”

唐王在寶殿上聽到後,十分歡喜,又問道:“那和尚,九環杖又有什麼好處?”

觀音道:“我這錫杖,是九節仙藤為主體,銅鑲鐵造的九連環,不沾染任何紅塵汙穢。”

唐王聞言,即刻命人展開袈裟,從頭仔細觀看,果然是件好物,說道:“大法長老,實不相瞞。朕現今大開善教,廣種福田,目前在那化生寺聚集眾僧,演講經法。其中有一位大有德行的法師,法名玄奘。朕買你這兩件寶物,事實上是要賜給他使用。你到底要什麼價錢?”

觀音聞言,與木叉合掌,道聲佛號,躬身上奏道:“既然是有德行的人,貧僧情願送給他,決不要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