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黃風嶺難,八戒首功(1 / 3)

唐僧三人在路上餐風宿水,戴月披星,又來到了夏景炎天的時節。隻見那:

花盡蝶無情敘,樹高蟬有聲喧。

野蠶成繭火榴妍,沼內新荷出現。

這日他們又行到了天色將晚的時候,看見山路的旁邊,有一座村舍。

三藏道:“悟空,你看那‘日落西山藏火鏡,月升東海現冰輪’。幸好在道路旁邊有一戶人家,我們先去借宿一晚,明日再走。”

八戒道:“說的是。我老豬也有些餓了,且先到人家去化些齋吃,有了力氣,才好挑行李。”

行者道:“這個戀家鬼!你才離開家幾天,就心生抱怨!”

八戒道:“哥啊,我可不像你這樣能喝風嗬煙的人。我自從跟了師父這幾日,常常忍受著半肚子的饑餓,這你可曉得?”

三藏聽到他的這些話,說道:“悟能,你若是真的十分戀家嗬,就不是個出家的人了,你還是回去吧。”

那呆子慌得連忙跪下,道:“師父,你別聽師兄說的那些話。他有些汙蔑人。我並沒有抱怨什麼,他就說我抱怨。我是個直腸子的呆笨人,我隻是說道肚子餓了,好尋個人家去化齋,他就罵我是戀家鬼。師父啊,我已經受了觀音的戒行,又承了師父的憐憫,心甘情願要服侍師父往西天去,我發誓我並沒有任何的後退悔恨的意思。這叫做‘恨苦修行’,你怎麼會說我不是出家人的話啊!”

三藏說道:“既然是如此,你且先起來吧。”

那呆子縱身跳起來,嘴裏絮絮叨叨的,又挑起擔子,隻得死心塌地的,跟在三藏的身後往那人家行去。

他們來到了道路旁邊人家的門口,三藏跳下白馬,行者接過了韁繩,八戒放下行李,他二人都站立在綠蔭下麵。三藏拄著九環錫杖,另一隻手按按藤條竹片織就得鬥篷,自己先來到了門前,看見了門樓裏有一位老者,他斜倚在竹床的上麵,嘴裏嚶嚶的念著佛。

三藏不敢高聲說話,慢慢的輕輕的叫了一聲“施主,問訊了。”

那老者一骨碌跳了起來,連忙收攏衣襟,走出門還禮道:“長老,失迎了。你是從哪裏來的?來到我這寒門有什麼事?”

三藏道:“貧僧是東土大唐的和尚,奉聖旨上雷音寺拜佛求經。現在天要黑了,正好來到了寶方,想要投到你的府上借住一晚,萬祈方便方便。”

那老兒連連擺手搖頭,說道:“去不得,去不得呀,去西天是難以取到經的。要取經,你還是往東天去吧。”

三藏嘴上不說話,心裏沉吟道:“觀音給我指路是往西邊去,怎麼這老者卻說要往東行?東邊哪裏能有經文呢?······”

三藏站在那裏靦腆難以言語,半晌答不上話來。

卻說行者素來性子凶頑,這時忍不住了,走上前高聲叫道:“那老兒,你這麼大的年紀了,全然不曉事。我們出家人從遠道來你家借宿,你就拿這些掃興的話來嚇唬我們。若是你家十分狹窄,沒有地方讓我們睡時,我們就是在樹底下,好歹也能坐上一夜,不會打攪到你。”

那老者拉扯住三藏,說道:“師父,你倒是沒有言語,可是你那個徒弟,那般的拐子臉,癟頦(ke一聲)腮,雷公嘴,紅眼睛的一個癆(lao二聲)病魔鬼,怎麼反而衝撞起了我這麼個年老的人啊!”

行者笑道:“你這個老兒,忒沒有眼色!像那好看些兒的,叫做中看不中吃。想我老孫雖然瘦小,但是頗為結實,皮下裹著一團筋呢。”

那老者道:“你想必是有些手段的。”

行者道:“不敢誇口,也就是將就著看的過罷了。”

老者道:“你家住在哪裏?因為什麼事情削發為僧了呢?”

行者道:“老孫的祖籍是東勝神洲海東傲來國花果山水簾洞。自小學做了妖怪,名字叫做悟空。憑著自己的本事,掙下了一個齊天大聖的名號。隻因為不受天祿,大反了天宮,惹下了一場災難。現如今脫難消災,轉拜了佛門,前去求得正果,要保護著我這唐朝駕下的師父,上西天拜佛去走上一遭,怕什麼山高路險,水闊波狂!我老孫也能捉得了妖怪,降得住邪魔。伏虎擒龍,上天入地,這些本領也都曉得些兒。倘若你府上有什麼丟磚打瓦,鍋會叫門自開的奇事,老孫就能給你安鎮了。”

那老兒聽到行者說的這番話,哈哈大笑道:“原來是一個撞頭化緣的耍嘴皮子的和尚。”

行者道:“你兒子才是耍嘴皮子的!我這段時間,隻因為跟著我師父走路辛苦,這還是懶得說話呢。”

那老兒說道:“若是你不辛苦,不懶得說話,那還不是能活活的聒噪死我!你既然是有這樣的手段,西方也還是能夠去得,去得。你們一行有幾個人?請進來茅舍裏安宿吧。”

三藏道:“多蒙老施主你不叱責我們冒昧的恩情,我們一行有三個人。”

老者問道:“另外那一個人在哪裏?”

行者用手指著說道:“這老兒眼花,在那綠蔭下站著的不是嗎?”

這老兒真的是有些眼花,忽然抬頭仔細的觀看,一看清了八戒這般的嘴臉,就嚇得一步一跌的回身往屋裏亂跑,隻管大聲叫道:“關門!關門!妖怪來了!”

行者趕步上前扯住老者,說道:“老兒別怕,他不是妖怪,是我的師弟。”

老者戰戰兢兢的說道:“好!好!好!一個賽一個醜的和尚!”

八戒走上前來說道:“老官兒,你若是以貌取人,完全是錯了。我們醜自醜,卻是都有用。”

那老者正和他們三個在門前講話,就看見從那莊南邊來了兩個少年人,帶著一個老媽媽,三四個男孩女孩,他們都收束著衣服赤著腳,從地裏插秧後回家來。

這時他們也看見了在他們家門前的空地上有一匹白馬,一擔行李,還有幾個人在自己家門口喧嘩,不知道是什麼來曆,就都一擁而上的來到跟前問道:“你們是做什麼的?”

八戒聞言就調過頭來,把耳朵擺了幾擺,長嘴伸了一伸,嚇得那群人一個個東倒西歪,踉踉蹌蹌的亂跌亂撞。

慌得三藏滿口的招呼道:“別怕!別怕!我們不是歹人,我們是取經的和尚。”

那老兒這時才走出門來,攙扶著那媽媽說道:“婆婆起來,少要驚恐。這師父是從唐朝來的,隻是他的徒弟們嘴臉醜了些,卻也是貌醜人善。先帶孩子們進家去吧。”

那媽媽就扯著老兒,二少年領著孩子們一起都走進了家門。

三藏卻坐在他們家門樓裏的竹床上,埋怨地說道:“徒弟呀,你們兩個相貌又醜,言語又粗,把這一家兒嚇得七損八傷的,都替我給身上造罪孽呢!”

八戒說道:“不瞞師父說,老豬自從跟了你,這些時日已經算是俊了許多呢。若是像往常在高老莊行走時,我把嘴朝前一撅,再把耳朵朝兩頭一擺,常常要嚇死二三十人呢。”

行者笑道:“呆子不要亂說,你把那醜也收拾起來一些。”

三藏道:“你看悟空說的話。相貌是天生的,你叫他怎麼收拾?”

行者道:“把他那個耙子嘴,揣在懷裏,不要拿出來;再把他那蒲扇耳朵,貼在腦袋後麵,不要搖動,這就是收拾了。”

那八戒真個就把嘴揣在了懷裏,把耳朵貼在了腦後,低拱著頭,站在了三藏的旁邊。行者將行李拿進了門裏,又將白馬拴在了樁子上。

這時就看見那老兒引著一個少年走了過來,那少年的手裏端著一個板盤兒,上麵托著三杯清茶,來獻給三藏他們。喝完茶後,老兒又吩咐家人去置辦齋飯。

那少年又搬出一張有窟窿卻沒有刷過漆的舊桌子,還端過來兩條破頭折腳的凳子,放在了天井中,請三藏他們三人過來在陰涼處坐下。

三藏這時方才問道:“老施主,高姓?”

老者道:“在下姓王。”

“有幾位子孫啊?”

“有兩個小兒,三個小孫子。”

三藏道:“恭喜,恭喜。”

“你多大年紀啦?”

“癡長了六十一歲。”

行者說道:“好!好!好!花甲之年重逢呀。”

三藏又問道:“老施主,你剛開始說西天的經難以取得,這是為什麼呀?”

老者道:“並不是經文難以取得,而是路途中艱難阻塞難以行走啊。從我們這向西去,隻有個三十裏遠近,那裏有一座山,叫做八百裏黃風嶺。那座山中多有妖怪。所以說難以去取得經文,這就是原因。若是論起這位小長老所說的,他有許多的手段,卻是也能去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