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唐三藏咬釘嚼鐵(比喻意誌堅強),以死命留得一個不壞之身,感謝承蒙行者他們打死了蠍子精,把他救出了琵琶洞。一路上無話,又早到了朱明(指夏天)時節。隻見那:
熏風(和暖的南風或東南風)時送野蘭香,濯(zhuó,洗)雨才晴新竹涼。
艾葉滿山無客采,蒲花盈澗自爭芳。
海榴嬌豔遊蜂喜,溪柳陰濃黃雀狂。
長路哪能包角黍(指粽子),龍舟應吊汨(mì)羅江。
他們師徒一路邊走邊賞端陽的景色,虛度了中天的節日,忽然又看見了一座高山阻擋在前路上。
三藏勒馬回頭叫道:“悟空,前麵有高山,恐怕又生出妖怪,是必要謹慎提防。”
行者他們說道:“師父放心。我們皈命投誠,怕什麼妖怪!”
三藏聞言很是歡喜。加鞭催駿馬,鬆放韁繩促蛟龍。須臾間跑上了山崖,舉目觀看。真的是:
頂巔鬆柏接雲青,石壁荊榛(zhēn)掛野藤。
萬丈崔巍,千層懸削。萬丈崔巍峰嶺峻,千層懸削壑崖深。
蒼苔碧蘚鋪陰石,古檜(guì)高槐結大林。
林深處,聽幽禽,巧聲宛轉實堪吟。澗內水流如瀉玉,路旁花落似堆金。
山勢惡,不堪行,十步全無半步平。狐狸麋鹿成雙遇,白鹿玄猿作對行。
忽聞虎嘯驚人膽,鶴鳴震耳透天庭。黃梅紅杏堪供食,野草閑花不識名。
四人進山,緩緩行走良久,走過了山頭,走下了西坡,來到了一段地勢平坦明亮的地方。豬八戒賣弄精神,叫沙和尚挑著擔子,他雙手舉著釘鈀,跑上前去趕馬。那白馬並不害怕他,任憑那呆子吆吆喝喝的驅趕,隻是緩步行走並不著急。
行者說道:“兄弟,你趕他幹什麼?讓他慢慢走就是了。”
八戒說道:“天色越來越晚了,自從上山走了這一天,肚子餓了,大家都走快些,好尋個人家化一些齋飯吃。”
行者聞言,說道:“既然如此,等我來叫他走快些兒。”
行者把金箍棒晃了一晃,喝了一聲,那馬就溜了韁,如飛似箭的,順著平路往前跑去了。
這白馬不懼怕八戒,隻害怕行者,為什麼呢?行者在五百年前曾經受玉帝的封,在大羅天禦馬監養馬,官名弼馬溫,因此傳留下來到了現今,是馬都懼怕猴子。
三藏拉不住韁繩,隻得把鞍鞽給扳緊了,放開轡頭讓這龍馬跑了一路,跑了有二十裏地後,方才放緩速度慢慢行走。
三藏坐在馬上正走著時,忽然聽到一棒鑼聲,從道路兩邊閃出來三十多個人,他們一個個拿著槍刀棍棒,擋住路口道:“和尚!哪裏走!”
嚇得唐僧戰兢兢的,坐不穩,從馬上跌了下來,他蹲在路旁的草叢裏,隻管叫道:“大王饒命!大王饒命!”
那為頭的兩個大漢說道:“我們不打你,隻是有盤纏就要留下。”
三藏方才醒悟過來,得知了他們是一夥強盜,就欠身抬頭去觀看。隻看見他們:
一個青臉獠牙欺太歲(太歲神,中國古代天文和占星中虛擬的一顆與木星相對並相反運行的星),一個暴睛圓眼賽喪門(為四柱神煞之一,與披麻、吊客同為不吉之神)。
鬢邊紅發如飄火,頷下黃須似插針。
他們兩個頭戴虎皮花磕腦(古代男子裹頭的頭巾,一種兜帽),腰係貂裘彩戰裙。
一個手中執著狼牙棒,一個肩上橫擔疙瘩藤。果然不亞巴山虎,真個猶如出水龍。
三藏看見他們這般的凶惡,隻得起身走出來,合掌當胸說道:“大王,貧僧是東土唐王差往西天取經的人,自從別了長安,年深日久的,就是有些盤纏也使用盡了。出家人專門以乞化為原由,哪裏有什麼錢財布帛!萬望大王方便方便,讓貧僧過去吧!”
那兩個賊頭率領眾人走上前說道:“我們在這裏起一片虎心,截住要路,專門要些兒財帛,什麼方便方便?你果真沒有財帛的話,快趕緊的脫下衣服,留下白馬,就放你過去!”
三藏說道:“阿彌陀佛!貧僧這件衣服,是東家化布,西家化針,零零碎碎的化來的。你們若是剝了去,可不害死我了?你們隻是這一世裏做得了好漢,那世裏要變成畜生哩!”
那兩賊頭聞言大怒,舉起大棍,就要上前去打唐僧。
三藏嘴上不說,心中暗想道:“可憐呀!你們隻說你們的棍子,還不知道我徒弟的棍子呢!”
那兩賊頭哪容分說,舉著棒子,沒頭沒臉的朝著三藏打來。
三藏一生不會說謊,遇到這緊急危難的時候,沒奈何,隻得打個誑語說道:“二位大王,先別動手。我有個小徒弟,在後麵一會兒就到了。他的身上有幾兩銀子,就給你們吧。”
那兩賊頭說道:“這和尚也是個吃不得虧的,把他先捆起來。”
眾嘍囉一齊下手,把三藏用一條繩子給捆了,高高的吊在了樹上。
卻說那三個闖禍精,隨後趕來了。
八戒嗬嗬大笑道:“師父你去的好快,不知道在哪裏等我們呢。”
忽然看見長老吊在樹上,八戒又說道:“你們看師父,等就罷了,卻又有這般的心情,爬上樹去,扯著藤兒打秋千玩耍呢!”
行者看見後說道:“呆子,不要亂說。師父是不是被吊在那裏了?你們兩個慢慢來,等我過去看看。”
好大聖,急忙登上高坡去仔細觀看,認出來那是一夥強盜,心中暗喜道:“造化!造化!買賣上門了!”
行者立即轉身,搖身一變,變成一個幹幹淨淨的小和尚,穿著一領僧服,年紀隻有十五六歲,肩上背著一個藍布包袱,邁開大步,來到了三藏的近前,叫道:“師父,這是怎麼回事?這都是些什麼歹人呀?”
三藏說道:“徒弟呀,還不趕緊救救我,還問什麼呢?”
行者說道:“他們是幹什麼勾當的?”
三藏說道:“這是一夥攔路的,他們把我攔住,要買路錢。因為我身邊沒有財物,於是就把我吊在了這裏,隻等你過來商議商議,要不然,把這匹馬送給他們吧。”
行者聞言,笑道:“師父不濟事,這天下也有許多的和尚,像你這樣皮鬆的卻是稀少。唐太宗差你往西天見佛,誰叫你把這龍馬送給他人的?”
三藏說道:“徒弟呀,像這樣的吊起來,打著要,該怎麼辦才好?”
行者問道:“你怎麼跟他們說的?”
三藏說道:“他們把我給打急了,沒辦法,把你供出來了。”
行者說道:“師父,你好沒正經,你把我供出來幹什麼?”
三藏說道:“我說你身邊有一些盤纏,先叫他們不要打我,這隻是一時間救難的話兒。”
行者說道:“好!好!好!承蒙你抬舉,正是應該這樣的把我給供出來。若是你肯一個月供上個七八十遭,老孫就越是有買賣。”
那夥賊人看見行者跟他師父講話,就撒開勢,包圍了上來,叫道:“小和尚,你師父說你腰裏有盤纏,趁早拿出來,饒了你們的性命。若是道出半個不字,就都送了你們的殘生!”
行者放下包袱,說道:“列位長官,不要叫嚷。盤纏是有一些,都在這個包袱裏,也不多,隻有二十來錠馬蹄金,二三十錠粉麵銀,散碎的金銀倒是沒有數過。你們要的話就連著包袱都一起拿去,千萬別打我師父。古書雲:‘德者本也,財者末也,’身上的錢財被拿走隻是末事。我們出家人,自有化緣的地方;若是遇到一個齋僧的長者,襯錢也會有,衣服也會有,我們能用得了多少?隻盼望你們把我師父放下來,我就把錢財衣物一並奉送。”
那夥賊人聽後,都甚是歡喜地說道:“這老和尚吝嗇,這小和尚倒還慷慨。”
叫道:“把老和尚放下來。”
三藏被放下來後,立馬跳上白馬,也顧不得行者,操著馬鞭策馬,一路往回跑了。
行者急忙叫道:“師父,走錯路了。”
彎腰把包袱提起來,行者就要去追趕三藏。
那夥賊人把行者攔住,叫道:“哪裏走!將盤纏留下來,免得對你動刑!”
行者笑道:“咱們說開了,盤纏必須平均分成三份啊。”
那賊頭說道:“這小和尚忒乖覺,就要瞞著他師父偷偷的留起來一些兒。也罷,拿出來看看。若是多的話,也分一些給你背地裏買果子吃。”
行者說道:“哥呀,不是這樣說的。我哪裏有什麼盤纏?說的是你們兩個打劫別人的金銀,勢必要分一些兒給我。”
那賊聞言大怒,罵道:“你這和尚不知死活!你倒是不肯給我們,反而問我們要!不要走!看打!”
他掄起一條疙瘩藤棍,照著行者的光頭上連著打了七八下。
行者隻當是不知道,且滿麵賠笑的說道:“哥呀,若隻是這樣的打,就是打到來年開春,也是不能當真的。”
那賊大驚道:“這和尚真是好硬的頭!”
行者笑道:“不敢不敢,承蒙過獎了。也隻是將就看得過。”
那夥賊人哪容分說,兩三個人對著行者一齊亂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