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情因舊恨生災毒,心主遭魔幸破光(1 / 3)

話說孫大聖扶持著唐僧,與八戒、沙僧奔上大路,一直向西來。不到半晌,忽然看見一處地方,那裏樓閣重重,宮殿巍巍。

唐僧勒馬說道:“徒弟,你看看那裏是個什麼去處?”

行者舉頭觀看,忽然看見:

山環樓閣,溪繞亭台。門前雜樹密森森,宅外野花香豔豔。

柳間棲白鷺,渾如煙裏玉無瑕;桃內囀(zhuàn)黃鶯,卻似火中金有色。

雙雙野鹿,忘情閑踏綠莎茵;對對山禽,飛語高鳴紅樹杪(miǎo,樹枝的細梢)。

真如劉阮天台洞(劉、阮二人入天台山采藥迷路,誤入天台洞遇到了兩個仙女,在洞中和這兩個仙女住了半年之久,並與她們結成了夫婦),不亞神仙閬苑(làng yuàn,神話中神仙所居住的地方)家。

行者報告道:“師父,那所在也不是王侯第宅,也不是豪富人家,卻像一個庵觀寺院,我們走到那裏方才能知道到底是什麼。”

三藏聞言,加鞭催促白馬前行。

師徒們來到門前觀看,看見門上嵌著一塊石板,上麵有“黃花觀”三個字。

三藏下馬,八戒說道:“黃花觀乃是道士之家。我們進去會他一會也好,他與我們衣冠雖然不一樣,但是都是一樣的修行。”

沙僧說道:“說得是,一則進去看看景致,二來也應當撒貨頭口(遛馬,喂牲口)。看看要是方便,安排些齋飯給師父吃。”

長老依言,四人一起進入門中。隻看見那二門上有一對春聯:“黃芽白雪(指道家練丹時所用的鉛和汞)神仙府,瑤草琪花(仙境中的花草,這裏指珍貴奇異的花草)羽士家。”

行者笑道:“這個是燒茅煉藥,弄爐火,提罐子的道士。”

三藏撚了他一把,說道:“謹言!謹言!我們不與他相識,又不來認親,左右是暫時一會,管他怎麼樣?”

正說著,就走進了二門,隻看見那正殿嚴密地關閉著,東廊下坐著一個道士,正在那裏丸藥(揉藥丸,做藥丸)。 你看他是怎麼樣的打扮:

戴著一頂紅豔豔的戧(qiàng)金冠,穿著一領黑淄淄的烏皂服,踏著一雙綠陣陣的雲頭履,係著一條黃拂拂的呂公絛。

麵如瓜鐵(指一種青黑色的鐵),目若朗星。準頭(鼻尖)高大類回回,唇口翻張如達達。

道心一片隱轟雷,伏虎降龍真羽士。

三藏看見後,厲聲高叫道:“老神仙,貧僧問訊(打聽)了。”

那道士猛然抬頭,一看見他後心驚,丟下手中的藥,按按簪兒,整整衣服,走下台階迎接,說道:“老師父,失迎了。請裏麵坐。”

長老歡喜地走上殿,推開門,看見有三清聖像,供桌上有爐有香,隨即拈香注入香爐中,禮拜了三匝(遍),方才與道士行禮。然後走到客位中,同徒弟們坐下。道士急忙使喚仙童看茶。當時就有兩個小童,立即進入裏邊,尋找茶盤,清洗茶盞,擦拭茶匙,置辦茶果。在那裏忙忙的亂走,早就驚動了那幾個冤家。

原來那盤絲洞的七個女妖怪與這道士是同堂學藝。自從穿了舊衣服,喚出兒子們,徑直來到了這裏。她們正在後麵裁剪衣服,忽然看見那兩個童子在那裏準備去看茶,便問道:“童兒,有什麼客人來了,要這般的忙碌?”

仙童說道:“剛才有四個和尚進來了,師父叫我們來看茶。”

女妖怪們問道:“裏麵可有一個白胖的和尚?”

——“有。”

又問道:“可有一個長嘴大耳朵的?”

——“有。”

女妖怪們說道:“你們快去遞了茶,對你們師父丟個眼色,讓他進來,我們有要緊的話要說。”

果然那兩仙童將五杯茶拿了出去。道士收斂衣袖,雙手拿著一杯遞給三藏,然後給八戒、沙僧、行者。喝完茶,收起茶盅。小童丟了個眼色。

那道士就欠身說道:“列位請坐。”

叫兩童子道:“童兒,放了茶盤陪侍著,等我去去就來。”

這時長老與徒弟們,跟著一個小童出殿上去觀看遊玩。

卻說道士走進方丈中,隻看見那七個女子齊齊跪倒,叫道:“師兄!師兄!聽小妹子們一言!”

道士用手攙起她們,說道:“你們早間過來的時候,要與我說什麼話,可可的今日丸藥,這枝藥忌見陰人,所以不曾應答你們。如今又有客人在外麵,有話且慢慢說吧。”

眾女妖怪說道:“告稟師兄。這樁事,專為那客人來了,方才敢告訴你;若是客人離去了,縱然是說了也沒有用。”

道士笑道:“你看賢妹們說的話,怎麼專為客人來了才說?卻不是瘋了?先不說我是個清靜的修仙之輩,就是一個俗人家,有妻子老小的家務事,也要等客人離去了再處理。你們怎麼這等的不賢,替我裝幌子(這裏指眩人耳目)哩!先讓我出去。”

眾女妖怪又一齊拉扯住道士,說道:“師兄息怒。我們問你,前邊那些客人,是從哪方來的?”

道士陰沉著臉,不答話。

眾女怪說道:“剛才小童們進來取茶,我們聽到他們說,來的是四個和尚。”

道士生氣地說道:“和尚便怎麼了?”

眾女怪說道:“四個和尚,裏麵有一個白麵胖的,有一個長嘴大耳的,師兄可曾問他們是從哪裏來的?”道士說道:“其中是有這兩個,你們怎麼知道?想來是在哪裏見過他們來?”

女子們說道:“師兄原來是不知道這個事的底細和原委。那些和尚乃是唐朝差往西天取經去的。今早唐僧到我們洞裏化齋,實在是妹子們聽到了唐僧之名,就將他給拿了。”

道士問道:“你們拿了他幹什麼?”

女子們說道:“我們久聞人說,唐僧乃是十世修行的真體,有人吃他一塊肉,延壽長生,因此拿了他。後來被那個長嘴大耳朵的和尚把我們攔在了濯垢泉裏,先是搶了衣服,後來他耍弄本事,強要同我們洗浴, 我們也阻止不住他。他就跳下水,變做了一個鯰魚,在我們腿襠裏鑽來鑽去,欲行奸騙之事。真的是十分的不要臉!他又跳出水去,現出了本相。看見我們不肯相從,他就使一柄九齒釘鈀,要傷了我們的性命。若不是我們有些見識,幾乎就遭了他的毒手。因此我們戰兢兢地逃生,又讓你愚外甥們與他敵鬥,不知道他們現在是生是死。我們特來投奔兄長,望兄長念在昔日的同窗之情,給我們今日做個報冤之人!”

那道士聽完這些話,卻就惱恨,於是就變了聲色道:“這些和尚原來這等的無禮!這等的不要臉!你們都放心,等我來擺布他們!”

眾女子謝道:“師兄如若去動手,等我們都來相幫打他們。”

道士說道:“不用打!不用打!常言道:‘一打三分低。’你們都跟我來。”

眾女子都相隨在他左右。他進入房內,取了梯子,轉過床後,爬上屋梁。拿下了一個小皮箱兒。那皮箱兒有八寸高,一尺長短,四寸寬,上麵有一把小銅鎖兒鎖住。他隨即從袖中拿出一方鵝黃色的綾汗巾兒。汗巾須上係著一把小鑰匙兒。他開了鎖,取出一包兒藥來,這藥乃是:

山中百鳥糞,掃積上千斤。是用銅鍋煮,煎熬火候勻。

千斤熬一勺,一勺煉三分。三分還要炒,再煆再重熏。

製成此毒藥,貴似寶和珍。如若嚐他味,入口見閻君!

道士對七個女子說道:“妹妹們,我這寶貝,若是給凡人吃,隻消一厘(一兩等於千厘),進肚就死; 若是給神仙吃,也隻消三厘就絕命;這些和尚,隻怕也是有些道行的,需要用上三厘。快取戥子(děng,一種小型的秤。用來稱量金、銀、藥品等)來。

其中一女子,急忙拿來了一把戥子,說道:“稱出一分(一分等於十厘)二厘,分作四份。”

道士卻拿了十二個紅棗兒,將棗掐破些兒,一個棗摁上一厘藥,把十二個棗分在四個茶盅裏;又將兩個黑棗兒做一個茶盅,用一個托盤托著這五個茶盅,對眾女說道:“等我去問他們。他們不是唐朝的便罷了;若是唐朝來的,就叫換茶,你們卻將這些茶令童兒拿出去。隻要是吃了,他們會個個身亡,就給你們報了此仇,解了這煩惱。”

七女子對他感激不盡。

那道士換了一件衣服,虛禮謙恭地走了出去,請唐僧他們又來到客位坐下,說道:“老師父不要見怪。剛才我去後麵吩附小徒們,叫他們挑些青菜蘿卜,安排一頓素齋來供養,所以失陪了。”

三藏說道:“貧僧素手(空手)進拜,怎麼敢勞煩賜給齋飯?”

道士笑著說道:“你我都是出家人,見山門就有三升奉糧,怎麼說素手?敢問老師父,是哪裏的寶山?到這裏做什麼?”

三藏說道:“貧僧乃是東土大唐駕下差往西天大雷音寺取經的人。剛才路過仙宮,竭誠進拜。”

道士聞言,滿麵生春地說道:“老師父乃是忠誠大德之佛,小道不知,失於遠候。恕罪!恕罪!”

於是叫道:“童兒,快去換茶來。一邊加快速度置辦齋飯。”

那小童走了進去,眾女子招呼他過來,說道:“這裏有現成的好茶,拿出去。”

那童子果然將五盅茶端了出來。

道士連忙雙手拿起一個紅棗兒茶盅奉給唐僧。他看見八戒身軀大,就認作是大徒弟;把沙僧認作二徒弟;看見行者身量小,就認作是三徒弟:所以第四盅茶才奉給了行者。行者眼乖(機靈,伶俐),接了茶盅,早已經看見盤子裏那個茶盅裏的是兩個黑棗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