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唐僧師徒一行,使法力,阻攔住那布金寺的僧人們。僧人們看見黑風過去後,不見了他們師徒,以為他們是活佛臨凡,都磕頭後回去了。
他們師徒一路西行,正是春盡夏初的時節:
清和天氣爽,池沼芰(jì,菱角)荷生。梅逐雨餘熟,麥隨風裏成。
草香花落處,鶯老柳枝輕。江燕攜雛習(指小鳥練習飛翔),山雞哺(bǔ,喂養)子鳴。
鬥南(指北鬥星柄指向南邊)當日永(指夏天白晝長),萬物顯光明。
一路上說不盡那朝餐暮宿,轉澗水尋土坡。在那平安路上行走經過半月,前邊又看見一座城牆相近。
三藏問道:“徒弟,這裏又是什麼去處?”
行者說道:“不知道,不知道。”
八戒笑道:“這路是你走過的,怎麼說不知道?卻是又有些兒蹊蹺(qī qiāo,奇怪,可疑)。故意推說不認得,捉弄我們哩。”
行者說道:“這呆子全然不察看事理!這路雖然是走過了幾遍,那時候隻是在九霄空裏,駕雲而來,駕雲而去,何曾落在此地?事不關心,查它做什麼,所以就不知道。卻是有什麼蹊蹺,又捉弄你了?”
說話間,不覺已經到了城牆前麵。三藏下馬,走過吊橋,徑直進入城門裏麵。長街上,隻看見那廊下坐著兩個老兒在敘話。
三藏叫道:“徒弟們,你們在那街心裏站住,低著頭,不要放肆,等我去到那廊下,問個地方。”
行者他們果真依言站立住。
長老走近前合掌,叫聲:“老施主,貧僧問訊了。”
那二老正在那裏閑講閑論,——說的什麼興衰得失,誰聖誰賢,當時的英雄事業,如今何在,誠然可謂大歎息。——忽然聽到有人道了聲問訊,隨即答禮,問道:“長老有什麼話說?”
三藏說道:“貧僧乃是從遠方來拜佛祖的,剛剛到了寶方,不知道是什麼地名。哪裏有向善的人家,能去化一頓齋飯?”
兩老者說道:“我們敝處是銅台府。府後有一縣,叫做地靈縣。長老若是要吃齋,不需要去募化,走過這座牌坊,有條南北街,那裏坐西向東的,有一個虎坐門樓,乃是寇員外家。他的門前有一個‘萬僧不阻’的牌子。像似你這遠方來的僧人,能盡著享用。去!去!去!不要打斷我們的話頭。”
三藏感謝了他們,轉身對行者說道:“此處乃是銅台府地靈縣。那二老說:‘走過這座牌坊,有條南北街,那裏向東虎坐的門樓,有一個寇員外家,他的門前有一個“萬僧不阻”的牌子。’叫我到他家去吃齋哩。”
沙僧說道:“西方乃是佛家之地,真的有齋僧的。這裏既然是府縣,不必照驗關文,我們去化些齋飯吃了,就好繼續走路。”
長老與他們三人緩緩步行在長街上,又惹得那市口裏的人們,都驚驚恐恐,猜猜疑疑的,圍繞著爭著觀看他們的相貌。
長老吩咐他們閉上嘴,隻叫著:“不要放肆!不要放肆!”
行者三人果真低著頭,不敢仰視。轉過拐角,果真看見了一條南北大街。
正行走時,看見一個虎坐門樓,門裏邊影壁上掛著一麵大牌,上麵書寫著“萬僧不阻”四個字。
三藏說道:“西方佛地,賢者,愚者,都沒有詐偽。那二老跟我說的時候,我還不信,走到這裏果真如他們說的。”
八戒村野(性情急躁,舉止粗魯),就要直接進去。
行者說道:“呆子暫且停住。等待裏麵有人出來,問問是什麼情況,方才好進去。”
沙僧說道:“大哥說得有道理。恐怕一時間不分內外,惹得施主煩惱。”
他們在門口歇一歇馬匹,卸下了行李。
須臾間,有一個蒼頭(指奴仆)走出門來,手裏提著一把秤,一隻籃兒,猛然看見了他們,慌的丟了秤和籃子,倒跑進去通報道:“主公!外麵有四個怪異模樣的僧家來了!”
那寇員外拄著拐杖,正在天井中閑走,口裏不住的念佛,一聽到通報,就丟了拐杖,出門來迎接。
看見他們四人,也不怕他們樣子醜惡,隻是叫著:“請進,請進。”
三藏謙謙遜遜的,一同都進入了裏麵。
轉過一條巷子,寇員外引著路,來到一座房子裏,說道:“這裏上手(位置比較尊貴的一側)的房宇,乃是照顧接待老爺們的佛堂、經堂、齋堂。下手的房宇,是我弟子老小們居住的。”
三藏對他稱讚不已。隨即取出袈裟穿好了去拜佛,舉步登上佛堂觀看,隻看見那:
香雲靉靆(ài dài,形容雲煙濃厚的樣子),燭焰光輝。滿堂中錦簇花攢,四下裏金鋪彩絢。
朱紅架,高掛紫金鍾;彩漆檠(qíng,燈台,燭台),對設花腔鼓。
幾對幡,繡成八寶;千尊佛,盡戧(qiàng)黃金。
古銅爐,古銅瓶,雕漆桌,雕漆盒。古銅爐內,常常不斷沉檀(沉香與檀香);古銅瓶中,每有蓮花現彩。雕漆桌上五雲鮮,雕漆盒中香瓣積。
玻璃盞,淨水澄清;琉璃燈,香油明亮。一聲金磬(qìng),響韻虛徐。
真個是紅塵不到賽珍樓,家奉佛堂欺(壓倒,超過)上刹。
唐僧淨了手,拈了香,叩頭拜佛後,卻轉回身給寇員外行禮。
寇員外說道:“暫且打住,請到經堂中相見。”
又看見那:
方台豎櫃,玉匣金函(hán,盒子)。方台豎櫃,堆積著無數經文;玉匣金函,收貯著許多簡劄。
彩漆桌上,有紙墨筆硯,都是些精精致致的文房;椒粉屏前,有書畫琴棋,盡是些妙妙玄玄的真趣。
放一口輕玉浮金之仙磬,掛一柄披風披月之龍髯。清氣令人神氣爽,齋心自覺道心閑。
長老到了這裏,正想要行禮,寇那員外又攙扶住,說道:“請寬佛衣。”
三藏脫了袈裟,寇員外這才與長老見禮了。又請行者三人見了禮。又叫人把馬喂了,行李安放在房廊下,方才詢問起唐僧他們的起居。
三藏說道:“貧僧是東土大唐的欽差,到寶方謁靈山拜見佛祖求取真經的人。聽聞到尊府敬僧,因此過來拜見,求一頓齋飯就起行。”
寇員外臉上生出喜色,笑吟吟的說道:“弟子賤名寇洪,字大寬,虛度了六十四歲。自打四十歲上,許願要齋萬僧,才算做得圓滿。如今已經齋了二十四年,有一簿齋僧的賬目。連日來無事,把齋過的僧人名字算了一算,已經齋過了九千九百九十六員,隻少了四人,沒有達到圓滿。今日可可的天降老師四位,能完足那萬僧之數,請留下尊諱。好歹寬住上月餘,等我做了圓滿,弟子派遣轎馬送老師們上山。這裏到靈山隻有八百裏路,實在是不遠了。”
三藏聞言後,十分歡喜,就都權且應承了。
他家那幾個大小家童,往宅子裏搬柴打水,取出米麵蔬菜,整治齋供,忽然驚動了寇員外媽媽,就問道:“是哪裏過來的僧人,這等的上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