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猿熟馬馴方脫殼,功成行滿見真如(1 / 3)

話說寇員外已經得以回生,再次又整理了幢幡鼓樂,請來僧道親友,依舊給唐僧他們送行。卻說唐僧四人,走上西去的大路。果然是西方佛地,與別處不同。一路上看見了些琪花、瑤草、古柏、蒼鬆。所走過的地方,家家向善,戶戶齋僧。每逢山下人修行,又見林間客誦經。唐僧師徒們夜宿曉行,又走了有六七日,忽然看見了一帶高樓,幾層高閣。真個是:

衝天百尺,聳漢(天空)淩空。低頭觀落日,引(伸)手摘飛星。

豁達窗軒吞宇宙,嵯峨(cuó é)棟宇接雲屏。黃鶴信來秋樹老,彩鸞書到晚風清。

此乃是靈宮寶闕,琳館珠庭。真堂談道,宇宙傳經。

花向春來美,鬆臨雨過青。紫芝仙果年年秀,丹鳳儀翔萬感靈。

三藏舉起馬鞭遙遙指著說道:“悟空,好去處耶!”

行者說道:“師父,你在那假境界,假佛像的地方,倒是強要下拜;今日到了這真境界,真佛像的地方,反倒還不下馬,這是怎麼說呢?”

三藏聞言後,慌得翻身跳下馬來,已經行走到了那樓閣的門口。

隻看見一個道童,斜站在山門前,叫道:“那過來的莫非是東土的取經人嗎?”

長老急忙整理好衣服,抬頭去觀看。看見他:

身披錦衣,手搖玉麈(zhǔ,拂塵)。

身披錦衣,寶閣瑤池常赴宴;手搖玉麈,丹台紫府(道家語,神仙居住的地方)每揮塵。

肘懸仙籙,足踏履鞋。飄然真羽士(道士),秀麗實奇哉。

煉就長生居勝境,修成永壽脫塵埃。聖僧不識靈山客,當年金頂大仙來。

孫大聖認得他,就叫道:“師父,這乃是靈山腳下玉真觀的金頂大仙,他是來接我們哩。”

三藏方才醒悟過來,走上前施禮。

金頂大仙笑著說道:“聖僧今年才到。我被觀音菩薩哄了。他十年前領了佛的金旨,向東土去尋找取經人,原本說二三年就到我這裏。我年年等候,一直渺無消息,沒意料到今年才相逢。”

三藏合掌說道:“有勞大仙的盛意,感激!感激!”

於是就此他們四人牽馬挑擔,一同進入玉真觀裏。卻又與金頂大仙一一相互見了禮。金頂大仙立即命人看茶擺齋,又叫小童兒們燒香湯給聖僧師徒們沐浴了,好去登佛地。正是那:

功滿行完宜沐浴,煉馴本性合天真。千辛萬苦今方息,九戒三皈始自新。

魔盡果然登佛地,災消故得見沙門(佛門)。洗塵滌垢全無染,返本還原不壞身。

唐僧師徒們沐浴了,不覺間天色將晚,就在玉真觀安歇了。

次日早上,唐僧換了衣服,披上錦襴袈裟,戴了毗盧帽,手持九環錫杖,登堂拜辭了金頂大仙。

金頂大仙笑道:“昨日衣衫襤褸,今日鮮明,觀看這形貌,真是佛子。”

三藏拜別後就起行。

金頂大仙說道:“暫且打住,等我送你們。”

行者說道:“不必你送,老孫認得路。”

金頂大仙說道:“你認得的是雲路。聖僧還沒有登上雲路,應當從本路而行。”

行者說道:“這個講得是。老孫雖然走了幾遭,隻是雲來雲去的,確實不曾踏著這地。既然有本路,還煩勞你送送。我師父拜佛心重,請不要遲疑。”

那金頂大仙笑吟吟的,攜著唐僧的手,接引旃(zhān)壇上法門。原來這條路不用走出山門,就從玉真觀中穿堂走出後門便是。

金頂大仙指著靈山說道:“聖僧,你看那半空中有祥光五色,瑞靄千重的,就是靈鷲高峰,佛祖的聖境。”

唐僧看見後就直接去拜,行者笑道:“師父,還不到拜的地方哩。常言道:‘望山走倒馬。’距離這鎮還有很遠,怎麼就去拜!若是拜著走到山頂上,得磕多少頭啊?”

金頂大仙說道:“聖僧,你與大聖、天蓬、卷簾四位,已經到於福地,望見了靈山,我回去了。”

三藏於是就拜辭金頂大仙後離去。

大聖引著唐僧他們,徐徐緩步,登上了靈山。走不上五六裏,看見了一道活水,滾浪飛流的,約莫有八九裏寬闊,四下裏沒有人跡。

三藏心驚地說道:“悟空,這條路走來得偏差了。敢不是金頂大仙指錯了?這道水這般的寬闊,這般的洶湧,又看不見舟楫(jí,船槳),如何可以渡過去?”

行者笑道:“沒有錯!你看那邊不是有一座大橋?要從那橋上行走過去,方才成正果哩。”

長老他們又走近前去看時,那橋邊有一個匾,匾上有“淩雲渡”三個字,原來這是一根獨木橋。正是:

遠看橫空如玉棟,近觀斷水一枯槎(chá)。維河架海還容易,獨木單梁人怎蹅(chǎ,踩,踐踏)!

萬丈虹霓平臥影,千尋白練(白色絲織品)接天涯。十分細滑渾(實在)難渡,除是神仙步彩霞。

三藏心驚膽戰地說道:“悟空,這橋不是人走的,我們另外尋找路徑去吧。”

行者笑著說道:“這正是路!這正是路!”

八戒慌了,說道:“這是路,哪個敢走?水麵又寬闊,波浪又洶湧,獨獨的一根木頭,又細又滑,怎麼動腳?”

行者說道:“你們都站下,等老孫走個兒給你們看。”

好大聖,拽開步,跳上那獨木橋,搖搖擺擺的行走。

不一會兒,行者跑了過去,在橋那一邊招呼道:“過來!過來!”

唐僧擺手拒絕。

八戒、沙僧咬著手指說道:“難!難!難!”

行者又從那邊跑過來,拉著八戒說道:“呆子,跟我走,跟我走!”

那八戒臥倒在地上說道:“滑!滑!滑!走不得!你饒了我吧!讓我駕著風霧過去!”

行者按住他說道:“這裏是什麼去處,允許你駕風霧?必須從這橋上走過去,方才可以成佛。”

八戒說道:“哥啊,佛做不成也罷了,實在是走不得!”

他們兩個在那橋邊,滾滾爬爬,扯扯拉拉的耍鬥,沙僧走上去勸解,他們這才撒脫了手。

三藏轉回頭去看,忽然看見那下溜中有一個人撐著一隻船過來,嘴裏還叫道:“上渡!上渡!”

長老大喜說道:“徒弟們,不要亂玩了。那裏有一隻渡船兒過來了。”

他們三個跳起來站定,一起去觀看,那船兒過來得特別近,原來是一隻沒有底的船兒。行者火眼金睛,早已經認出來那人是接引佛祖,又稱為南無寶幢光王佛。

行者卻不說破,隻管叫著:“這裏來!撐到這來!”

接引佛祖霎時間撐近了岸邊,又叫著:“上渡!上渡!”

三藏看見了,又心驚地問道:“你這沒有底的破船兒,如何渡人?”

接引佛祖道:“我這船:

鴻蒙初判有聲名,幸我撐來不變更。有浪有風還自穩,無終無始樂升平。

六塵不染能歸一,萬劫安然自在行。無底船兒難過海,今來古往渡群生。”

孫大聖合掌稱謝道:“承蒙盛情,接引吾師父。——師父,上船去。他這船兒,雖然是沒有底,卻是穩當;縱然有風浪,也不會翻。”

長老還在那驚疑,行者叉著他的胳膊,往船上一推。那師父踏不住腳,軲轆的跌在了水裏,早早被撐船人一把扯了起來,站在船上。師父還在船上抖衣服,跺著鞋腳,抱怨著行者。行者卻引著沙僧、八戒,牽白馬挑行李擔,也上了船,都站在了渡人的船上。那接引佛祖輕輕用力撐開船,隻看見從上溜頭流淌下一個死屍。長老看見了大驚。

行者笑道:“師父不要怕。那個原來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