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博文的辭職是因為看不慣醫院的種種黑幕,所有的黑幕都圍繞著腐敗產生。醫療腐敗能為醫生謀財,能讓患者甚至醫生遭罪,甚至是害掉患者性命!對患者、患者家屬、乃至整個社會帶來了不可磨滅的傷害。
說腐敗謀財是部分醫生或者科室要求醫生,該做五項檢查的要做十項,因為有設備、耗材、試劑的回扣;可以開一種藥的要開三種,因為有藥品的回扣;能多用的器械絕不少用,因為有器械的回扣。這就造成了患者經濟負擔加重。
說腐敗害命是針對一種疾病的藥品會有幾種或幾個廠家的藥品,個別的醫生或者科室要求醫生,選擇性的開那些回扣高的藥品。這就導致患者沒辦法用到真正的好藥延誤病情。明明一兩種藥就能解決的問題,亂七八糟的給開出一大堆,其中大部分是可有可無的。殊不知是藥三分毒,為了回扣坑害了患者的身體。
腐敗能讓患者、醫生遭罪,表麵上表現出來的問題卻是看病難的問題。很多人看不懂,看病難怎麼會讓醫生遭罪。華夏每年畢業的醫學生大概40--60萬人,而真正能夠從事醫生工作的隻有區區十來萬人,一方麵醫生喊著苦累,人手不足;一方麵三分之二的醫學畢業生找不到工作,這不就是醫生遭罪嗎?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還是腐敗!一家醫院的編製是有限的,領導會把各種關係的人安排進醫院後勤崗、行政崗工作,編製給了這些人,臨床看病的崗位自然就少了,醫生少了,患者看病能不難嗎?還有醫保的資源被一些特權患者或者醫生有目的的濫用,出現虛假報銷、騙取醫療費用的情況,造成醫保統籌超支,也能出現看病難的情況。
上邊這些是和患者直接產生利害衝突的腐敗,還有一些是醫療內部的腐敗,比如基建,比如第三方服務,比如人員的升遷調動等就不再一一細說了。
王博文越說越激動,郭浩越聽越認真。李海濤卻是越聽越無聊,越聽越瞌睡。索性就找郭浩拚起酒來。話說的投緣,王博文即使酒量淺也非要加入拚酒中來。
一頓飯把三人的感情拉近了不少,把三人的狀態降低的更多。郭浩和李海濤醉眼朦朧,王博文已是酩酊大醉。向王博文問了無數次他的住址才費盡周折的把他送回了家,回去的路上郭浩埋怨海濤,明明看出王博文不能喝酒還要灌他喝酒。海濤卻說出了自己的道理,出門在外要小心,酒後吐真言,從酒品看人品。
多了一個朋友的好處就是下班後有了去處,不用再滿京城的東遊西逛也有人告訴你京城的風土人情、奇聞異事。王博文和郭浩會討論一些對辯證施治上的心得體會,各自對藥材、藥性的獨到見解。李海濤則是被安排給了藥店的營業員,手裏拿著《神農本草經》、《雷公炮炙論》、《湯頭歌訣》不停的開關著藥櫃的抽屜,學習辨認各種中藥材並掌握藥材的性味、功效、歸經以及應用加工炮製方法。
施教授是突發腦溢血後第九天回到學校的,在妻子的陪同下走回來的。到了學校西門就向郭浩打聽:“小師傅,你好。請問有位叫郭浩的小師傅在這裏上班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