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老三走後,王老爺子不解的問劉福順:“聽你說話這個宋老三販賣假冒偽劣藥材你是知道的,而且他訛人打人也不是第一次了。你還留他在市場裏不怕影響市場的名聲嗎?”
劉福順苦笑道:“家家有本難念的經!他因為訛人、打人我收拾他幾次了,但是他是本地人,還有個好哥哥!他哥哥是恒瑞質檢的負責人,咱們藥材市場的中藥材都歸人家檢測。”
郭浩聽了他的話更加的不解,忍不住問道:“劉叔叔,質檢機構不是應該為咱們市場服務的嗎?再說販賣假冒偽劣藥材和是不是本地人有什麼關係?”
劉福順一番解釋,眾人才明白了劉福順對宋老三沒辦法的原因:說宋老三是本地人,是因為當初擴建市場時占用了宋老三家裏的地。宋老三所經營的商鋪以及旁邊相鄰的商鋪都是占地時協議賠償給他的。
另外就是他哥哥是恒瑞質檢在祁州的負責人,恒瑞質檢中心是為服務中藥材產業發展而設立的專業第三方質檢中心,是政府指定的檢測機構。
質檢中心說是為市場服務,不如說是為祁州服務。因為中藥材種植、銷售是祁州的支柱產業,而藥農在種植藥材過程中大量使用化肥、農藥,造成中藥材的有效物質含量和農藥殘留不達標的情況不是個例,為了藥農和市裏的收益,都需要質檢中心作出原則性的讓步。
另外就是中藥材的質量評價存在一定的主觀性和複雜性,缺乏有效的標準。對於一些稀有或複雜的中藥材,缺乏統一的鑒定檢測標準。這時如果按照嚴格的標準檢測的話市場內的藥材可能有很多都不能達標,為了商戶的利益質檢中心也會作出一些讓步。
劉福順的話說的很委婉,但話外之音卻十分沉重:市場內藥材的農殘、有效物質不達標的藥材比比皆是!得罪了質檢中心,人家稍微一認真能讓你市場很多商家關門,關門的原因就是售賣假冒偽劣中藥材。這個“很多”的比例到底有多大不好說,可能是幾家、也可能是十幾家或者幾十家、上百家、又可能是一半以上!
所以一旦鬧大了市場方很難收場,也無法向市裏交代,更沒辦法和商戶交代。劉福順隻能時不時的敲打敲打宋老三,卻無法承受真的把他趕出市場的後果。
至於說市場內銷售假冒偽劣藥材、這早已是路人皆知、公開的秘密。嚴格說起來,很多的種植藥材都隻能歸類到農產品的行列。既然這些都可以銷售,那其他的以次充好的藥材其實數量遠遠沒有種植的藥材多。隻要不是銷售那些對身體造成損害的假冒偽劣藥材,市場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假裝看不見。
雖然話是這麼說,市場方還是努力打擊那些嚴重坑騙消費者的行為的,像那些玉米粉、澱粉、石膏混合壓製的蟲草;豬皮、豬血和麵粉在一起加工的鹿茸片;泡了普洱茶和香精的陳皮等一經發現市場方還是會給予嚴厲的打擊!
一句話說完就是市場努力的想要做規範,但是根本就沒有一個規範的市場!這種現象不止是在祁州,全國所有的中藥材市場全都一樣。
幾人麵麵相覷、心驚膽寒。對於劉福順的這番言論沒什麼好質疑的,這是市場老總說出來的肺腑之言,當利益和原則發生碰撞時,在這裏產生了一個新的詞語:“有原則的讓步”!
劉福順講述時麵帶微笑,眾人卻從他話語中聽出了心酸與無奈。看得出來他也不想妥協,但他不妥協最理想的後果可能就是市場無法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