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畝的廠區用地年後批了下來,郭浩算了算手裏的錢,根本就不夠用的。無奈之下郭浩便讓海濤找人先拉起了圍牆,自己則是向銀行申請貸款。
求爺爺告奶奶的才向銀行遞上了貸款申請,沒想到申請遞上去的第二天銀行的副行長就親自聯係了郭浩。
原因是申請材料裏邊的中央軍委的辦廠委托書複印件,這時郭浩才知道自己把簡單的事情複雜化了。副行長耐心的解釋,有了這份文件應該先報到市裏,市裏會出麵解決郭浩的各種問題,還會給出相應的優惠條件。
材料報到市裏後結果下來的很快,工業用地的土地使用金全免,銀行下發低息貸款壹仟萬元。並把郭浩的製藥廠列為市裏的重點項目,享受三年的減免稅收優惠。
得知結果的郭浩狠狠的給了自己兩個耳光,要知道事情能如此簡單當初就該多批些地皮。
郭浩把人員招聘的工作扔給了李海濤,自己跑到京城遊說王博文。
王博文本來不想答應,因為他不想過與妻子兩地分居的日子。王老爺子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得知郭浩是在幹劉老未完成的事情,對著王博文就是一頓猛尅,無奈的王博文最終還是屈服了。
王博文處理好家裏的事情就會來東京暫且不提,郭浩剛回到東京就碰到了棘手的事情。
李海濤愁眉苦臉的看著郭浩,說施工方打電話說廠子占用了附近村子的八戶農民的田地,市裏給農戶的賠償農戶不滿意,現在圍堵阻撓施工方進行施工。施工方報警也沒有作用,圍堵的農民說不說出解決方案就別想施工!
海濤找到市裏相關部門詢問情況,工作人員告訴海濤,市裏已經向農戶作出了賠償。但賠償標準是國家九五年發布的,相對偏低。一般這種情況都是由廠方再做出些補償,或者一次性賠償現金,或者給出被占用農田的農戶廠裏上班的名額。
了解清楚事情後,郭浩和海濤開始對被占用農田的八戶農民進行走訪,想摸清楚農民的意圖再製定賠償方案。
八戶農民分屬不同的兩個村子,五戶姓袁三戶姓王。經過兩人的了解,五戶姓袁的農民是一個村子的,共計占用了他們七畝地。他們的要求並不高,每戶隻要一個工廠上班的名額或者一次性向每戶賠償華夏幣兩萬元。
三戶姓王的農戶是另外一個村子的,共計占用了他們四畝地。他們的要求很不合理,要求每畝地賠償五萬元,外加每戶給兩個上班的名額。
摸清楚了農戶的訴求,郭浩綜合了一下八戶農民的情況,又向律師谘詢了這種情況賠償的相關情況。最終作出了向被占地的農民每戶給一個上班的名額並賠償兩萬元現金的決定。
五戶姓袁的農民高興的接受後不再阻撓施工,三戶姓王的農戶兩戶有些猶豫,隻有一戶態度特別強硬。
郭浩又找到村長做了工作,猶豫的農戶也接受了相關的賠償。隻有態度強硬的那戶農戶,每天依然在工地前邊撒潑打滾的不達目的誓不罷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