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顧最近有點煩惱,原因是他爹媽最近在張羅他的婚姻大事,盡管他今年才23。
他現在自己在外麵住。家裏人在外麵為他找好房子,每月給他提供生活費,唯一的條件就是獨自居住,這是祖上的規定。張家祖上有規,凡男子,滿18之後,皆離家而居。
聽他爸說,祖上本來就是權貴世家,但中間有子孫不知進取,驕奢淫逸,差點把家業敗光,幸好有後來人重振家業,為防止發生相似的事,立下這條家規。祖宗希望子孫有誌氣,有自理能力,希望他們有所成,所以設下。
但別多想,生活費隻是僅供溫飽,不供玩樂,不是非常多。古代時候,不知道祖宗給子孫多少,但在他搬出來開始,每個月生活費隻有2000,住在大學附近的小區,每個月的水電費、物業費都從裏麵扣,剩下的錢才是他真正的可自由支配的。
為了他的“流動資金”足一點,他學會了做飯,還有一些生活技能,連上學都隻騎自己買的自行車,因為公共小電動和自行車要一塊五起步。這是經過了綜合比對的選擇,性價比更高。
不得不說,他的祖先是有先見之明的,的確是有所成了呢。在這種情況下,他更加“積極上進”了,原本對一些事情,比如說money,他是感覺無所謂的,卻在現實的壓迫下,變得注重起來。
高考後,馬不停蹄地開始做家教,賺money;大學,為了獎學金,生命不息,他奮鬥不止!
在幾年的磨練下,他有點小成就,起碼是不愁吃穿,不靠家裏供給了,有點小身家了。
在他媽的奪命連環call下,今晚真的得回家一趟了。
從公司下班,就開著他的小cool出發了。
一到家門口,先摁了兩下喇叭,然後再開進去。
一進家門,就喊“爸,媽。”
這是他自己的習慣。
張爸過來就攬住張顧的肩膀,一邊道:“你媽今晚親自下廚了,給你煲了你愛喝的湯”,一邊招呼他去洗手。
進廚房,洗了個手,他媽在看著湯的火候,一聲問候傳來,“回來了?”
張顧笑著說,“媽,你不是看到了嗎?”
他媽白了他一眼,“臭小子。”
“噠”,關火了。
張顧連忙走過去,“媽,我來,別燙到了。”
吳女士擺擺手,“這點小事還能難倒你媽?”
張顧還是走過去,把鍋端著,跟著吳女士走出去。
忘記說了,吳女士全名是吳豔眉。
張顧把鍋剛放在桌上,他弟就從樓上下來了。
“欸,我三哥哥回來啦。”張迪笑著說。
張顧笑罵,“滾蛋,快下來吃飯。”
張顧家裏是一家六口人,除了爹媽,還有一個哥哥,一個姐姐,一個弟弟。
他大哥是大他三歲,他二姐大他一歲,他比他弟大6歲。
他大哥叫張沉,跟他一樣,18時就出去住了,現在已經接管家裏的一部分事業,前兩年已經結婚了,孩子現在8個月。
說是一部分,其實也差不多是全部了,原因是張爸想退休了,現在也有意地放權,雖然張爸還不太老。
他姐叫張曼,是設計師,也在外麵獨自居住,有個人工作室,有時也顧一下家裏公司的相關工作。
他弟今年才高二,還是個高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