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下來的人變多,徐濁自然不能浪費人力。

他想了想,又挑選二十五個忠誠度滿值的護衛,給他們吃下暴力果實,然後再挑選2500人,讓他們到莊子外的林子裏訓練。

依舊是各自分一百人統領。

他們的武力值同樣提升到七十多,意外收獲一個武力超過80的陳劇。

按照係統的說法,70點至79點武力值算是三流武將,80點至89點算是二流武將,90點至99點是一流武將,100點則是超一流武將。

這樣,徐濁手下就有四十八個三流武將,兩個二流武將,麾下5000個普通士兵。

新手禮包送的一萬人,選了五千進入軍隊,還剩下5000人沒事做。

之所以不全部轉化為士兵,主要還是糧食耗不起,士兵的糧食是普通人的三倍。

他買了不少糧食,但哪怕每天隻是吃一頓,一年也要消耗三百六十五萬斤糧食。

差不多是三萬多石。

都轉化為士兵,目前是沒有辦法維持消耗的。

為了保護自己的領地發展,這一日,考慮許久的徐濁決定開始建城。

他帶領閑下來沒幾天的五千人開始在莊子西邊和東邊,選址,開挖地基,製造工具...

在原來的莊子外,原本打算訓練的士兵因為建城活動,也不得不停下來,投入建設隊伍。

他們一萬人分為三個部分,東牆、西牆、山牆,三處同時動工,將莊子圍繞起來。

好在徐家莊子位置不錯,當年徐濁的祖父眼光很好,估計當年在選擇莊子位置的時候,就已經考慮過各種危機,還有擴大發展的情況。

徐家莊也具有建造塢堡的條件。

可惜他死得早,兒子還沒有出息,這個重擔現在落在了徐濁的肩上。

徐家莊子北部和南部是大山,山上是先秦時期燕國修的舊長城。

所以建造城池也變得簡單不少,隻需要原址上加工即可。

徐家莊恰好在穀口,直接連接南北即可。

雖然不懂怎麼建造城池,手下也沒有這方麵的人才,但這個難度的建造也能滿足。

利用他打造的滑輪和鐵輪車,建大,建穩,建硬,達到這個標準就可以。

城門外,修一條九米來寬的護城河。

倒不是不想擴寬,主要是人力物力不夠。

往東,也就是徐家莊子的後山區有一個湖泊,湖泊不大,但穀內很寬闊,徐濁大部分開墾的土地都在湖泊周圍,再東則同樣是稍微狹窄的狹口,同樣建造一堵牆,設立東門。

日複一日,年複一年。

轉眼來到光和七年二月(184年)。

在經曆各種天災人禍後,他們終於修建了這個足以容納數十萬人的城池。

徐濁命名為寧城,寓意和平安寧。

寧城,同類型城池圖。

自第二次土豆成熟之後,他們再也不用擔心糧食問題。

光和四年春耕時土豆總共是二百六十多畝,收獲差不多是一百五十多萬斤,也就是近一萬三千石。

到光和五年十一月,徐濁徐濁秋收的糧食產量達到兩億斤,也就是差不多170萬石。

光和六年,糧食太多,不可計數,徐濁開始將土豆切片,曬幹,然後做成土豆片,充當糧食,對外出售。

十斤土豆曬幹後有三斤,所以,他的土豆賣一千錢一石。

幹土豆片

他徐孟清給自己的定位一直都是個反派,但自認良心還沒有黑透,在這種國家危難之際,沒必要賺那點黑心錢。

而且,他冥冥之中有一種奇怪的感覺。

似乎這個世界不簡單,自己的金手指好像也不太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