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二看的哈哈大笑。
這一畝地也不過一刻鍾便收割完成,這讓李二看著是心情大好,他想不到世間竟有如此利器用於農業種植,看向李浩的眼神兒變的舒服了許多。
“這小郎懶亦可重用已,隻是此人之懶,且不求上進頗讓人頭痛。”
李浩不知道,李二現在正怎麼琢磨他呢,見收割機完成後,便趕緊吩咐管家安排稱重。
“這玉米想來陛下不陌生已,吃法亦是不少。雖為粗糧,百姓用於果腹確是上品。”
“吳伯,產量幾何?”
管家吳俊伯這時有點激動的向李二和李浩回道:
“回稟陛下、大王,量有5325斤。”
“多少?五千多斤?”李二大吃一驚。
“哎,此產量非為如此,要稱重產量為時過早,概因此時稱重乃是濕重,且帶有玉米棒,需晾曬使其幹透並脫粒後方可。”
李浩趕緊給李二科普一下。
“是以,小弟算來這畝產應在800至1000斤之間。”
“果真?哈哈哈.....”
李二哈哈大笑起來,而其他群臣這時有麵露狂喜的,有麵含微笑的,也有掩麵大哭的,李浩看的是一臉懵逼。
“臣等恭賀陛下得此仙糧,此乃天佑我大唐也。”
這群馬屁精讓李浩看著一陣想翻白眼兒。
“眾卿平身,吾等同賀之,且隨朕再來觀看其餘諸糧。”
接著眾人來到了一塊粟田之中,這個種子是李浩選的噸穀23號,他隻是看重這個產量巨大的特點。
兩台小型穀物收割機開進了田中,一刻鍾後,吳俊伯激動的向著李二和李浩稟報道:
“稟陛下、大王,此粟田畝產1169斤。”
由於李浩的種子優良,生長周期短,隻有三個月多不到四個月收割,是以其他還在生長的粟田,而他這裏都已成熟。
李二與百官聽到這個數字再也繃不住了,要說玉米做為新鮮物種他們不熟悉,可這粟做為這個時代的主糧,是他們非常熟悉之物,平時能有300斤產量已然是高產了。
可這個一千多斤報出來,著實把一群人都嚇壞了,雖是濕重,可即便是曬幹之後也有千斤左右。
一個個激動的熱淚盈眶,隻有李浩在一邊歎氣一聲道:
“這產量不高啊,看來不用化肥也就這樣了。”
李二在他旁邊聽的不甚清楚,但意思聽明白了,都這樣高產了,他還嫌產量不高?
李浩並不打算在這個年代弄出化肥來,因為李浩查過資料,這個時期整個大唐的人口也不超過1500萬,他相信有了這些高產作物,不會再有餓死的人事情。
李浩相信,隨著物產的豐富,社會的穩定,大唐的人口增加將會進入一個快速發展時期,曆史上到了盛唐時期,人口增加了440%,如今日有了李浩這一係列的加持,相信會更快。
到時也就有了向外開拓發展的基礎,所以推廣這些商產作物才是重中之重。隻有整體社會的產出得到大發展,才能有其他方麵的進展可言。
如果人人都餓著肚子,哪有可能再發展其他行業,工業更是不可能。
李二及朝堂眾人所求隻是溫飽,在他們看來,隻有溫飽解決了,便是盛世了。千百年來的盛世不過如此。也不會再有其他想法。
而李浩要做的就是打開他們的眼界,讓他們親眼看到除了儒學之外的世界亦是輝煌的,除了大唐之外土地亦是物產豐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