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毫不露怯地昂首笑道:“孫兒想,以大父排兵布將之能,在如今的秦國中,蒙氏父子亦不及許多也。王上英武,秦國強盛,因擇李將軍出戰,不過,倘若此番伐楚之站遇阻失利,恐怕不能耽擱太久,王上便會親自來請回大父的。”
李信在秦國並非無名之輩,隻是,對上並不算強盛的楚國,尋常人誰能想到,如今的李信會輸呢?
王翦聽後,一麵老懷安慰之餘,又目光複雜,看了這個孫女許久,終落下一聲喟然長歎:“好孩子,大父從前常年征戰在外,一時忽略家中,隻以為你大母講你少兒聰慧頗有自誇之嫌。不想,你竟給了大父這樣的驚喜。”
秦國這時候風氣開放,有宣太後執政在前,對女子的約束其實遠不及東方各國。王家祖孫三代習武從軍,理念更沒有文人儒生那般迂腐,自此番對話過後,王翦便在在家教導起了小孫女——
果然,不久後,秦軍第一次伐楚失利。
秦王親自來到了頻陽,十分誠懇地向王翦致歉,希望他回到朝堂上重新披掛作戰。
王翦並沒有直接拒絕秦王,而是恭恭敬敬地請秦王在家中做了客。
君臣二人落座麵談,俄後,王翦很委婉地拒絕了秦王的邀請。頗為感慨地說了一句,“老臣有一孫女妺薑,少而聰慧,若生做男兒,成就必不亞於其父兄。不過秦國有您這樣一位求賢如渴、不拘一格的王上,老臣倒是頗有心留在家中親自教導……”
秦王的心情頓時不是很美妙。
雖然王翦在婉拒前,先捧了一番秦王。但秦王還是覺得你王翦是否有點倚老賣老、得寸進尺的嫌疑了,一個孫女而已,難道就這麼值得你拒絕寡人如此誠懇的道歉並邀請了嗎?
王翦知道秦王很生氣,給自己造成有可能不太好的後果,他還是捋著胡須笑了笑,說,“老臣年邁,不堪王上托付如此重任,還請王上另尋能將。”
秦王稍感不快。
不過也隻是稍感,他知道自己需要王翦,因此不論有多不高興,也絕不會在麵上表現出來,隻是不動聲色道:“旁人雖好,寡人還是最為信重老將軍矣!”
王翦聞聽此言,心中大為感動——
然後再次拒絕了秦王。
還曉之以情,動之以理,萬分誠懇地說,我尊敬的王上啊,不是老臣不想接這個攤子,實在是老臣真的上了年紀,幹不動了啊!
秦王就說,老將軍啊,咱們做君臣都快二十年了吧,您是什麼樣的人別人不知道寡人還不清楚嗎?您就別跟寡人鬧脾氣了吧,這個楚國,寡人現在還真就隻放心讓您去打,哪怕是您的好大兒王賁親自出馬寡人都不放心!
王翦心裏明白得很,秦王就是個見鬼說鬼話的老六。
但誰聽了這話不感動呢?當時就有些說不出話來了。
秦王深知過猶不及的道理,並沒有一而再再而三的逼迫王翦,而是說話這些後,便起身離開了——當然,不是立刻動身離開頻陽。他是要回到自己下榻的臨時住處,打算改日再來拜訪這位曾經被自己傷過一回心的老將。
但秦王並不知,他前腳離開,王翦隨後就使人叫來了自己的小孫女,頗為重視地問妺薑怎麼看待秦王親自登門邀請他回到鹹陽重新擔任伐楚大軍主將的事。
妺薑的回答,也很令人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