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錯,不是廣場舞而是練拳。
說起來,還是這年頭娛樂方式太少了,大眾對‘靡靡之音’都還處於欲拒還迎的狀態,廣場舞還是沒影的事情,就連後來的氣功熱也還早著。而且公園裏條件簡陋,也沒啥健身器材。
所以大爺大媽想鍛煉一下身體,便組織著一起打拳。沈華估計自己要是多來幾次,說不定還能看到有人在公園裏比劃比劃呢。
除了打拳,公園裏還有些其他大爺大媽們在那唱歌,演奏樂器。什麼二胡、笛子、嗩呐,口琴、小提琴、手風琴,土的洋的都有。
而且聽著感覺水平都還挺高的。不過想想也是,沒什麼娛樂活動,可不是天天來練著,打發時間麼,練得多了水平自然就上來了。而且裏麵說不定還有學音樂的老教授,順手指導一下大家呢。
於是,看到公園裏這麼一批人,沈華也是眼前一亮,心道可真是來對地方了。
開了掛以後,沈華還愁上哪去學新技能呢。雖說村子裏的人,手上也都有點本事,但對沈華來說,從他們那學到的技能都差點意思,他總不能眼瞅著改革開放了,還跟老爹在田裏苦練種田的技能吧。
而且跟村裏人學到的技能都還是殘缺版的,就比如從民兵那雪萊的南拳,沈華隻學一些招式,出力卸力的技巧都沒學到,所以技能表上,南拳後麵跟著個(殘)的說明。
現在,意外的發現了滿是技能導師的公園,沈華也是樂開了花,趕緊進去,跟著在打拳的大爺大媽們,有樣學樣的學起了招式,還把孫曉曉也拉過來跟著一起練拳。
……
隨後的日子裏,沈華沒有急著繼續攢稿子,而是準備等上一批投稿有了反饋後,再考慮自己接下來該瞎編些什麼故事。
而不用攢稿子,沈華便還是照常上學,隻不過每天放學後多了一個去公園的愛好。每次都厚著臉皮湊著人大爺大媽跟前,問一下自己這麼出拳對不對?這個笛子是怎麼吹的?買個口琴多少錢。
大爺大媽們跟沈華混熟後,有時候見他過來了,還會主動跟他打招呼,然後大媽們也圍著跟過來的孫曉曉在那說悄悄話,說得孫曉曉每次回去的時候都麵紅耳赤的。
有時候,玩樂器的大爺還會把樂器遞給沈華,等他弄出些噪音後,大家也早有預料的笑出聲來。不過沈華被取笑也無所謂,隻管上手練習,哪裏練錯了也直接問。
就在一聲聲你什麼時候交學費的調侃中,大家驚訝的發現,這小夥子學東西好快啊。也沒過多久,沈華已經能拿大部分樂器簡單的演奏一小段了。
沈華看著自己技能表裏多出來的一堆初級技能,也挺高興的。反正他現在這情況,能做的事情也不多,剛好多學學,正所謂技多不壓身嘛。
隨著沈華,在公園裏一天天的刷熟練度,報社的回信也終於送到了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