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聽到短短幾天的時間裏,就賺了六十多萬,蔣朝海不由開始心跳加速。
他接手的第一批貨也就不到四萬件,就這麼一會的功夫全賣出去,不由感慨沈華想出的銷售詞真好用。
不過見多識廣的他也明白,關鍵還是在於貨物的價格夠低,而且質量還可以,所以才能這麼快賣出去。但沈華的銷售詞確實起了不小的引流作用。
隨後蔣朝海又在心裏算了筆賬,雖然賺的六十多萬,要將差不多一半的錢當貨款給沈華他們。但是剩下的也有夠賺的了,這還隻是剛開始,大家試試水而已,投入的本錢以及運過來的量都不算多。
如果擴大規模的話,就算接下來賣得沒有這幾天那麼火,但是一年下來少說幾百萬,多說上千萬都有可能。而且這還隻是衣服這一項的生意,蔣朝海可是記得當初沈華帶來的產品目錄裏,可不止衣服這一種產品而已。
被巨大的錢途吸引後,蔣朝海便喊人趕緊去把貨款交給沈華的貿易公司,並下訂單,擴大規模,要把生意做得更大一點。
除此以外,他還秘密安排人去調查一下,看看內地到底什麼情況。倒不是說他要去內地投資了,他覺得自己這樣的身份終究是有所顧忌,最好還是老老實實的呆在港島。隻不過派人去內地調查,主要是想看看沈華有沒有跟自己耍花招。
而過了一段時間後,調查的人回來,明白了沈華在價格成本等方麵都非常實誠,賺取的利潤也在合理範圍內,蔣朝海便放下心來,決定進一步加深與沈華的合作,而不是換個人。
……
對於衣服在港島熱賣的事情,沈華也通過信件知道了。不過他也沒多做指示,隻是讓陳秀光繼續進貨出貨,等到資金積累到一定程度後,再自創一個服裝品牌,等政策再放開些後過來投資建廠,然後跟港島的那些正規商家展開合作。而製衣方麵的技術沈華倒不知道擔心,有從意大利回來的老鄉們,把那邊的技術也一並帶了回來,白鹿城這邊的技術水平還算不錯的。
至於和義幫,有自己老早就給出的建議,想必到時候也要開始開服裝店,給港島市民們再來一波套路了。
而將衣服生意的事情甩手交給陳秀光後,沈華接下來的日子便是老老實實寫小說還債,以及琢磨著留學的事情。
在回來之前,沈華便拜托李主編幫自己收集留學的資料,然後先斬後奏,直接給國外的學校寫了留學申請信。
隻是內地跟港島那邊的留學政策不大一樣。
所以回來後,沈華還得跟內地這邊的人交涉一下留學的事情,比如將自己想要留學的打算告訴了父母,以及學校的領導們。
本來父母是反對沈華去留學的,擔心他一個人去國外過不好,而且聽到國外高昂的學費後更是嚇得連連搖頭。
隻是在沈華不斷勸說下,加上沈華賺到的稿費足以支付他自費留學的費用,反對無效的父母隻能是默認了這件事,不反對也不讚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