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萬一特效大片在港島都拿不到好成績的話,那就別指望海外的片商花大價錢來買片子了。
在現在一百萬就能拍部不錯的電影的當下。特效大片能不能賺錢還沒人知道,畢竟也沒什麼人拍過,徐珂可以說是第一次吃螃蟹的人了。但特效大片如果虧錢的話,那肯定是血虧的那種。
考慮到前世的港島電影,估計《新蜀山劍俠》的成績應該是不大行,不然也不至於十幾年了,就沒聽說過港島有什麼特效大片。
估計也是因為有這個失敗的血案作為先例,港島接下來幾年乃至十幾年都沒人敢去研究特效大片,拿錢打水漂了。
可是特效是需要持續投入的,是需要一部部片子去喂,才能把技術磨煉出來的。
港島這邊不重視特效技術的話,等未來米國那邊特效技術發展出來,開始衝擊全球市場。寶島、東南亞、東亞的電影觀眾見識過特效電影後就會轉去追捧米國電影。等到時候港島電影的海外票房被擊垮,被好萊塢擠出去後港島電影將至少損失了50%的收入來源。等這時候再研究特效就為時已晚了,畢竟那時特效電影拍得再好,海外市場被好萊塢電影占據,海外收入減少的情況下,票房能不能覆蓋成本依舊是一個大問題。
而且收入銳減後,作為電影的投資方,為了保本必然大幅削減投資,隻能拍一些低成本的片子,雖然偶爾能出一兩部精品,但是大部分影片完全不夠打,而影片質量的下降加投資下降無力宣發勢必又引發市場銷售的惡化,而市場銷售的惡化又反過來讓投資者更要削減投資,而投資的越發削減勢必導致電影從業人員的大量流失,總之投資、生產、宣發銷售陷入了惡性循環,從而日漸衰敗。
後世總有人把港島電影衰敗的屎盆子扣到回歸上,實際上就是港島電影人自己不爭氣,目光不夠長遠,不夠重視特效,在沒能競爭得過好萊塢電影,弄丟了自己的海外票倉導致的。說起來要不是逐步發展起來的內地市場給港島電影輸血,港島電影隻會衰敗的更快,死得更早。
隻可惜那些慕洋犬不敢罵洋人,隻會陰陽怪氣內地。來內地討生活後還端起碗吃肉,放下筷子罵娘。
賤不賤呢!
所以聊著聊著,突然想明白了港島電影未來的可能性後,沈華也忍不住將自己的推測告訴了港島最有格局的兩位大佬,希望能夠引起他們的重視,好做些表率,引領港島的特效技術發展。
而兩位大佬對沈華的話雖然聽進去一部分,但總覺得沈華過於誇大其詞,危言聳聽了。
於是沈華隻好搬出自己計算機高材生的身份,無中生有的為他們透露一些米國業內電腦特效的最新進展,為他描述電腦特效未來能夠做到什麼程度,這才讓他們緊張起來。
漸漸意識到《新蜀山劍俠》萬一失敗的話,對港島的特效電影打擊會有多大。兩人甚至開始有些後悔對《新蜀山劍俠》的投資太早,也太多了。
見兩位大佬被自己說得憂心忡忡的樣子,沈華也知道兩人是把自己的話聽進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