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達滬市後,沈華立馬召集了公司的研發人員,並考慮了一番後,通知了幾個VCD專業相關的研發機構,一起來開個會。
沈華雖然在斯坦福大學學習的專業,是偏計算機軟件方麵的。但是當初為了能夠跟負責研發遊戲街機的比利、貝利他們交流,沈華也是特意去學習了硬件方麵的相關知識。
不說精通,但也算是對目前世界上的主流半導體硬件有個大概的了解。至少在跟專家們交流的時候,從他們嘴裏蹦出來的專業術語沈華能聽得懂指得是什麼。
所以即便,沈華自己搞不來VCD的研發工作,但是也知道VCD的關鍵是數據解壓縮的技術,能夠為VCD光盤,以及讀取數據的影碟機提供一個研發方向。
當初VCD的發明者薑萬猛,就是在一次米國舉辦的國際廣播電視技術展覽會發現了MPEG解壓縮技術,意識到用這項技術可以將圖像和聲音存儲在一張比較小的光盤裏,意味著可以創造出一種物美價廉的視聽產品,供老百姓在家中使用。
而發明MPEG解壓縮技術的C-CUBE公司的董事長孫燕生恰好是美籍華商,兩人一拍即合,決意將MPEG技術開發為電子消費產品。
雙方合作成立萬燕公司,一起研發出了VCD,以及讀取VCD的影碟機。
然而薑萬猛的專利意識不強,沒有為自己的發明申請專利。導致發現發現VCD巨大市場的C-CUBE公司鑽空子,將雙方一起出錢出力,聯合研發的影碟機專用解碼芯片,出售給了其他廠商。
萬燕首批生產的一千台VCD影碟機也基本沒有落到消費者手裏,基本全被各大電子廠商買回去當做樣機,進行解剖之後,組成了自己的VCD影碟機,為了搶占市場瘋狂低價內卷。
結果萬燕研發VCD投入了大筆資金,推廣VCD也花了幾千萬打廣告。成本高企不下的情況下,萬燕直接從‘先驅’變成了‘先烈’。
並且購買那一千台VCD影碟機的不僅有國內廠商,還有外國廠商。外國廠商在解剖機器後,也是在原有基礎上推陳出新,研發了大量新技術,並且還在國際上製定了VCD的標準。結果製定標準的不是作為發明者的華國公司,而是鬆下、索尼和飛利浦。
最終在國內廠商在VCD領域打得麵紅耳赤的時候,國外廠商在VCD的基礎上推出了性能更加優異的DVD。
這下國內廠商VCD沒得搞了,要搞DVD還得向國外廠商上繳巨額專利費。
因此VCD的事件,成為了華國參與國際貿易,以及重視知識產權曆史上一個活生生,血淋淋的著名慘案,為華國民眾所熟知,告誡著每個華國企業,不注重知識產權會是什麼下場。
沈華自然不會重蹈覆轍,他一直都是很重視專利的。在開會的時候,就叮囑參與會議的經理,他盯牢這個VCD的項目,有成果後立馬去申請專利。
等到會議開得差不多,確定了大致的研發方向後,沈華也順勢公布的激勵政策,吊根蘿卜發大家前麵,承諾研發成功會給大家發筆豐厚的獎金,讓大家也是聽得熱血沸騰,幹勁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