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端午節下,驕兒給青澀講了一個抖音小知識,某個主播的媽媽做粽子的粽葉用了七年時光。驕兒似有不信,青澀也有些震動,可是如果是在北方,如果時光向前推去,那掛在屋牆上的粽葉是可以懸掛多年甚至更多年的。
"從前車馬慢,一生隻愛一個人。"這個在網上爆火的句子含著一份深情,抑或憂傷甚至是憤然,但車馬慢長情於歲月又是多麼令人留戀啊!就像金黃的玉米棒子鮮紅的辣椒串子,或者鹹幹的魚風幹的鴨,它們懸掛在歲月盡頭的某處,為城市的匆忙與浮華撥開了一個清新亮麗的溫暖的家。
家,愛,總與時光的流動融合又融化,似乎時光暖了靜了柔美了,仿佛家與愛亮了豐茂了,即便舊日時光總是清貧,總有爹媽節衣縮食的影子,可那舊日裏清貧的一人一事一物一品,卻那麼豐厚那麼甜,厚實的像躺在糧垛上,甜蜜的像喝著了蜜,那蜜又像剛從蜂巢裏采下。
在北方,人們的吃食一直都是儉素的,即便而今大米糯米對人們而言已是常見,那舊日的老茶飯依然有不變的相思滋味。哪家小媳婦兒肯為丈夫做一碗餄餎或者磨山藥扒麵,她便讓丈夫起了思念和依戀。那是他最暖心的味道,那是他最香甜的家。時光是有味道的,苦辣酸甜都是回味,都含有眷戀。
如果時光慢推,向後延展,不少南方美食牽動味蕾的記憶也是飽含了情與味兒的。泡菜,燒雞,魚香肉絲……如果這些好東西可以一並歸在南方,歸在那個遙遠又富庶的南方,這些香甜滋味潤進了日漸豐饒的日子裏,也留在了人們心底的甘美裏了。
蛋糕是甜膩的,遠遠的就可以聞到蛋糕房的奶香,人們甚至盼著家裏人快點過個生日,或者直接走進去留連一番——漢堡披薩的,各種各樣的麵包蛋糕直勾的人饞唾沫起了一層又一層。還有什麼呢?烤羊肉串烤紅薯可樂汽水兒奶油雪糕……從前車馬慢吃食簡單,生日叫做生兒,生兒前還有個順兒,順兒吃餄烙生兒吃油炸糕,這便是萬元戶的排場了。而今家家都是萬元戶了,好的入嘴的東西花花樣樣的,怎麼吃吃什麼,講的是個"樂"字,是一種儀式感。
餃子是儀式感很強的吃食,吃餃子總會過個節,或者是節慶一樣的歡喜日子……或者也可能是某個漢子饞了在媳婦兒耳邊說:"吃餃子!"可在從前,北方農村的餃子是個舶來品,巧媳婦兒也不怎麼會和弄白麵,做餃子像一場大事件,得把幾家兒的媳婦兒們聚起來,和麵的是能把白麵和的油光勁道的廚頭兒,剁餡兒的把肉餡和著水剁成泥,調餡兒的左嚐一口右嚐一下總擔心不夠美味可口,到最後總得把那黃燦燦的胡油倒進去一股又一股。
"擀皮兒"的人更多了,那時候沒有擀餃子皮的擀杖,她們也不敢用又粗又笨的大擀杖擀那個小劑子,她們深信那會毀了麵劑子損壞了肉餃子,她們隻用手——劑子在手心團了又團,溫軟又柔滑,她們用手指一點點地把劑子捏成餃殼子——然後小心翼翼地把肉餡放進去小心翼翼地捏口,壓緊實……一場大工程,媳婦兒們的大慶典,就像事宴上炸油糕一樣排場隆重認真仔細。
而另一場吃食的慶典,就是月餅和油旋兒了。滿街的油香,滿嘴的甜香,滿屋子打月餅的媳婦兒們。與之相比,來自南方的粽子就是一個人的儀式了,那是媽媽們為孩子拴緊的甜糯與生活的儀式感。
那掛在屋牆上的粽葉,在滾燙的水裏煮了一年又一年,也懸掛了一年又一年,那是慢時光裏靜靜的守護,那是恬淡時光裏的鮮甜。粽子,煮慢了時光,煮暖了人間。
萬家燈火處,誰慢了時光?懸掛在窗前的鮮亮,印記了歲月。2024年端午節下,一小匝懸掛了七年的粽葉,帶著粽肉的香甜煮慢了時光,煮暖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