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像牛一樣懶(1 / 1)

"像牛一樣懶"這樣的說法是讓人費解的,人們說"懶豬"、"懶貓"甚至說"懶狗"都是會被人接受的,唯獨"懶牛"這兩個字是萬萬不可以說出口的。

在中國人的意識裏牛是勤勞的代名詞,善良敦厚吃苦耐勞的人會被人稱讚有老牛般無私奉獻的精神,深圳有"拓荒牛",美國有"華爾街牛",它們都是被賦予了人類的優秀品格的,可以說牛應該算是一種神獸,它在人們心中的地位是崇高的。所以你可以說它們"吃的是草,擠的是奶。",也可以說"初生牛犢不怕虎。",甚至可以說"牛勁兒十足,"牛氣衝天。"等等等等,卻絕不能說牛是懶的。

這"懶牛"二字一出口便是怪怪的,也許有人會立馬來上一句:"說這話的人沒什麼毛病吧?牛怎麼會是懶的?"可是如若真的來了個硬了頭皮執拗的,非說自己要"像牛一樣懶",是否有人會耐著性子聽一聽他的"無理之理"呢?

世界萬物都是辯證的,都是矛盾的統一體,都是正反兩方麵的對立統一。從這個角度看,牛勤勞的對立麵應該是懶惰,可是它的懶惰又在哪裏呢?如果非要找出某種證據和觀點來打破常識,非要證明牛是懶的,其實也是不難的。

比如牛是"慢"的,慢與懶有著更近一層的關係,比如散漫的人手腳往往不勤快,別人都急火攻心了你還慢吞吞悠悠然甚至還倒頭大睡,這樣的"懶"與"慢"就有一點形似甚而神似的味道了。牛有著極慢的品性,所謂"牛車吱呀"就是一個表現,否則就該用到"哐當哐當""唰唰唰"這些詞語了。牛總在草棚裏細嚼慢咽,像靦腆安靜的漢子一樣連"哞哞"幾聲都有些懶,更有誰見過它們狂奔亂跳的急快勁兒呢?

比如牛"懶"得操心,不像狗那樣看門護院,不像貓那樣晝伏夜出,甚至都不會像雞那樣的勤謹,它們的眼皮兒一閉一睜,立馬就滿血複活四下裏探看覓食,要是天上飛來一隻鷹,地上還恰有著十幾個小雞雛,那母雞媽媽們的滿雞血複活就更是可歌可泣的了,而"雄雞一唱天下白"也是勤早的楷模標杆。牛還真就沒這些個勤快的本事。

或者你大可以想到牛病了牛生氣了,牛得了抑鬱症,牛流著眼淚伏於槽前棚下就是不給耕田犁地了……這種特殊現象的出現可以把它們暫時與"勤勞"隔開吧?這樣的證據亮出來是會遭人白眼的,甚至會被冠以四個字"黔驢技窮",是啊,理屈詞窮才會如此狡辯,這真是牛唇不對馬嘴巴——生搬硬套呀。

可是今天,我想說的恰恰就是這個"懶牛"的病,即人間異象"牛犯懶"。牛是有靈性的,牛犯懶是因為"有事兒"。再說得玄幻一些,牛眼可見世人難見之事,牛眼淚可助人觀察異世界的靈。即便撒開這些靈異不談,牛犯懶本身就是積勞成疾憂思積鬱的表征。古來有句話"世人如牛馬",或者"當牛做馬來報恩"等等,人活著牛的樣子這是很多人的切身感悟。

"朝九晚五"可用古語"晝勞夕役"來代替,我們日日奔波勞碌誠信誠篤與牛是一樣的格式。我們勤勞以致富勉力而為,這都是與牛一樣的品質。可是人們像牛一樣"勤勞"的同時,卻沒有學會牛一樣的"懶"樣子,直到犯了病成了"老牛犯懶"的又一個"標本",也未必會怪自己為何不曾"懶"過,反而是會怪自己不夠努力勤勉,錢還不夠用,豈不知牛的"懶"最值錢。

牛的"懶"是一份閑淡和息養性靈的天然之氣,用在人身上可用一個"靜"字。靜以修身儉以養德,寧靜而致遠,靜處淺笑懷柔而曠遠。所以,我想"像牛一樣懶",尤其是常做著"鬥牛""拓荒牛"這等活計的人更應該有此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