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七章 香會(1 / 2)

這是哪兒在放鞭炮啊?劈劈啪啪的一串接著一串,鞭炮不要錢啊?無墨抬頭四處望了望,微微有些奇怪。最後,無墨的目光停留在了不遠處的一座山上,好像是叫鳳凰山來著吧?

等等!鳳凰山!鞭炮!無墨腦子一個激靈,然後望著鳳凰山傻嗬嗬的笑了起來。他想起來了,原來今天是一年一度的香會。有香會,就有貢品,有貢品,他無墨的肚子就不用再挨餓了。

一念及此,無墨就像一隻見著骨頭的餓狗一般,原本異常疲憊的身體竟然神奇的再度爆發出一股力量,支撐著他手腳並用的朝著高高的鳳凰山頂爬去。

高高的鳳凰山其實不高,海拔不過*百米,但勝在陡峭險峻,刀削斧鑿一般的石壁上近乎垂直的鑿出了一階一階的石台階,以供人攀登。也因此,對於登山的人來說,這座山總是顯得高大雄偉。

此山因形如一隻折翼的鳳凰而得鳳凰山之名。傳說,在不知道多久以前,有一隻瑞彩千條的巨大鳳凰駕臨於此,然而不知道為何卻在駕臨的同時,被千裏之外的神仙張果老以身邊的一塊巨石砸斷了一隻翅膀。鳳凰因傷駐留於此,不就之後便傷重身隕,死後其身,便化為了這座鳳凰山。

這是小學老師帶著無墨他們來這裏春遊的時候講的,也是被居住在鳳凰山周圍的居民們世世代代所津津樂道的故事。當然,其真假不可考。因為傳說之所以稱為傳說,是因為被“說”的事都是從別人那裏“傳”過來的,而別人也是從別人那裏傳過來的,至於誰是第一個別人,因時代變遷早已無可考證,自然也無法考證他所說之話的真實性。

然而不知道是好事者太多還是閑人太多,雖然無法從史料和時間上考證這個故事的真實性,卻依然有人找出了許多別的證據。比如說,鳳凰山腳下有一塊巨大的圓潤花崗岩,表麵光滑,呈不規則橢圓形,寬四米長九米左右。有人說這便是張果老用來擊落鳳凰的那塊巨石,因為鳳凰山的地質條件根本不產花崗岩,多是青石或沙石,花崗岩的最近出產地,隻有千裏之外的石子山。再比如說,千裏之外的石子山上,有兩個規則而對稱的橢圓形水塘,間隔一米左右。有人說這就是張果老扔出石頭之後,由於受後坐力影響而坐倒在地,由他的屁股砸出的這兩個水塘。

總之,各種說法不勝枚舉,但都沒有一個能準確證明這個傳說的真實性。當然,對包括無墨在內的大多數人來說,這個傳說是真是假都不重要,隻不過是個茶餘飯後的消遣話題而已,真假有區別嗎?

就比如說現在的無墨,壓根沒時間去管這個傳說的真假,他望著似乎依舊看不到盡頭的石階,隻想著趕緊爬到山頂吧。他已經手腳並用的爬了很久了,當他以為自己快要到山頂的時候,抬頭一看,發現自己才爬到半山腰,麵前依舊是長長的石階,那一瞬間他真想跳下去摔死算了。

當然,還有無數和無墨一樣爬山去香會的人和他的想法不謀而合。

當無墨經曆了無數個從生到死的掙紮之後,他終於爬上了鳳凰山頂。山頂是一塊巨大的平地,此刻熙熙攘攘的都是人群和早早就來這裏賣小吃的攤販。叫賣聲,說話聲,吵鬧聲,鞭炮聲……聲聲入耳,人聲鼎沸,一副熱鬧非凡的場景,不愧是附近十裏八村一年一度的盛會。

外酥裏嫩的炸雞腿,嬌豔欲滴的麻辣小龍蝦,清新爽口的涼粉,香氣盈人的糖炒栗子……一排接著一排的美食引誘得無墨的口水長流,肚裏饞蟲亂叫。不過鑒於自身的“罪案累累”和一貧如洗,對於這些美食,無墨也隻能望而卻步,留著口水低著頭擠進了人群。

人越多的地方就越安全,看著麵前的人山人海,無墨覺得就算今天真有警察來逛香會,但是想在這麼多人裏逮到自己,可能性不大。一念及此,無墨原本埋得低低的腦袋略微抬高了些,專往人多的地方擠。

穿過前麵賣小吃的一大片區域,迎麵而來的是一堆巨大的篝火。篝火裏燃燒著的盡是香燭紙錢之類的祭拜品,一股奇異而古怪的香味撲麵而來。還有無數上山的人群正把手裏的香燭紙錢拋進火堆裏,篝火越燒越旺,映得每個人的臉蛋都是紅彤彤的。

篝火後麵便是這鳳凰山上唯一的一座廟。這座廟可比無墨昨晚待的那間破麵大的多,做工也更加細致考究,甚至顯得古意盎然,不知是誰人所建。占地一百多平米的廟宇全部是用一種不知名的堅硬石材堆砌而成,牆壁和石柱上鐫刻著許多神秘的字體和花紋,透露出一股無盡的古老和滄桑之感。據說這些刻字和花紋讓許多教授學者窮盡一生,到現在依舊沒能破解出一絲半點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