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植見兩人依然對蔡銘顧慮頗深,知道兩人都沒有見過蔡銘又疏於了解,即使有自己的勸解恐怕也很難放開心結,於是笑道:“我們三人分別征討冀州和許昌一帶的黃巾軍,相聚何止千裏之遙,又有黃巾亂賊為禍,那蔡銘又不能分身他顧,隻能選擇隨從我們之中的一路大軍。”
皇甫嵩點頭道:“不錯,那蔡銘不過一書生,想來沒有這個膽量輾轉千裏,巡視三路大軍。到時隻要將他困在其中一路大軍之中,其他兩路大軍就可以放開手腳來先行消滅其他兩處黃巾軍主力,到時候在集中兵力一舉將最後這部主力消滅,就不怕他再耍出什麼幺蛾子了。”
“可讓他跟隨那一路大軍好呢?”朱雋問道。
“讓他隨著我這一路吧!”
盧植知道兩人皆很難與蔡銘相處融洽於是主動攬下,同時說道:“我統副將宗員率北軍五校士共三萬軍士負責北方戰線,與張角主力周旋;對外可以對蔡明說我這一路是剿滅黃巾軍的主力大軍,作為監軍自能要誰軍主力部隊。義真及公偉各領一軍,控製五校、三河騎士及剛募來的精兵勇士共四萬多人,討伐潁川一帶的黃巾軍,爭取找一點將盤踞南陽的南方黃巾軍主力和許昌一帶的東方黃巾軍主力消滅,在一同揮師北上,一同剿滅廣宗的黃巾賊首張角主力。”
兩人聞言,皆點頭道:“如此甚妙!就按此計行事!”
......
三月初,為了方便蔡銘更好的監察軍機,蔡銘在原有的官職上又被臨時加官為行建威中郎將。被加官後,蔡銘知道不能在拖了,帶著傅彤,楊歡及劉辟、龔都並一隊侍從隨軍駐進了盧植軍營。
對於蔡銘的這次加官很士大夫是有意見的。
中郎將雖然屬光祿勳,秦、西漢時為中郎長官,秩比二千石,職掌宮禁宿衛、隨行護駕,協助光祿勳考核選拔郎官及從官,亦常奉詔出使,職位清要。東漢省並郎署,中郎、侍郎、郎中悉歸五官、左、右三署,作為後備官員。東漢末置諸名號中郎將統兵將領,遂成為次於將軍、高於是校尉的統兵武職名稱,品秩高低不等,其東、南、西、北四中郎將職位尤其重,高於一般雜號將軍。
如盧植,皇甫嵩和朱雋這樣的海內名士,而且都曾為地方郡國太守,多有政績,功勳卓著這才分別被舉為北中郎將,左中郎將、右中郎將,將作為討伐黃巾軍的三路大軍統帥,可是蔡銘年紀輕輕,資曆淺薄有何資格為中郎將。
好在這次的加官並不是實受中郎將,隻是行建威中郎將。這裏麵的“行”就是代理的意思,代理中郎將自然就是臨時的,就像蔡銘的監軍之職一樣,可以隨時撤消,秩俸也是原來官級的秩俸。說白了,啥實在的都沒有,和過去一樣。但好歹那也是中郎將,品級看上去同盧植三人一般了,如此才能更好的監察他們,否則部隊中軍令如山,官大一級壓死人,隻是一個沒有品級的監軍很多事情都不方便插手。
蔡銘和盧植並不是第一次相見。
盧植同劉洪,蔡邕等人交好,當年蔡銘初到洛陽拜訪劉洪時就在劉洪家裏見過他。當時蔡銘為了嶄露頭角,彰顯才華,與劉洪、盧植就天文數學,經義,政治韜略,甚至是軍事等方麵大力賣弄,讓兩人驚歎不已,評價說蔡銘有佐世之才。
卻沒有想到蔡銘會被逼得與宦官聯姻,使得原本將蔡銘視為忘年之交的劉洪對蔡銘敬而遠之,幾乎在沒什麼來往,而還沒來得及登門拜訪的盧植家更是直接將蔡銘據於門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