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位不得無禮,梅真人手捧金擊子而來,送清風祖師法駕回山。”旁邊還是有明白人的,趕緊出聲提醒,卻晚了一步,見明已經被打飛了。在萬壽山仙界,清風仙童毫無疑問是萬壽宗之祖,若無鎮元大仙則無萬壽山仙界,若無清風也無今日的萬壽山規模。
想當年清風仙童以金擊子打出聞醉山,今天梅振衣又以金擊子打回了萬壽山仙界,冥冥之中所發生,竟讓人如此無語。
此時整個萬壽山仙界已被驚動,鎮元大仙座下大弟子雨竹率領門人以及仙界中依附的記名傳人現身來迎,以恭迎祖師之禮跪拜。梅振衣雙手捧金擊子神情肅穆,一言不發的受拜,走入了萬壽山仙界,隱然有青帝之威。
沿途仙家紛紛現身行禮,所持禮數不同,梅振衣發現此仙界的女子特別多,想必是真陽金仙在此開辟九天玄女宮,宮中傳人盡是女子,前來外圍道場駐足依附的女仙家也很多。
……
在一片開闊千裏的廣袤山野中,遠方望見一座山丘,此山的形狀有點像筆架也有點像元寶,兩座對稱的輔丘簇擁,正麵山下有一片湖泊如鏡,湖旁是成片的仙家藥田,鎮元子與真陽在湖泊的對岸相迎,身後還站著五位金仙。
梅振衣腳踏湖波來到鎮元子身前,卻未行禮,因青帝已無法向鎮元子行禮,將金擊子遞過去道:“清風仙童身後之托,將金擊子送還萬壽山。”
“多謝梅真人!”隻拜天地的鎮元子,此刻也不得不躬身行禮,將金擊子接了過去,梅振衣這才還禮。
“此物應供於封天台。”真陽宮主感慨道。
梅振衣正色道:“此非天庭之物,青帝前身遺願,送還萬壽山。請問它將供於何處,供眾仙家往祭感懷?”
鎮元大仙回身一展大袖,如乾坤移轉造化神奇,身後那座山峰的半腰出現了一座宮闕,額匾上書“羲皇殿”三個大字。
……
萬壽宗的傳人、九天玄女宮與萬壽山仙界眾仙家皆在羲皇殿中祭奠,正殿中沒有神像,當中掛的是一副畫,畫中有一位站在樹下的童子,是當年清風的麵容身形,銀發披拂卻是青帝的神態。
畫像前的法壇上,供著一件法器金擊子。萬壽山仙界立羲皇殿為清風設祭,此後眾仙家來往絡繹不絕,這裏也成了諸天修士憑吊青帝與感懷封天之地。
後話少述,鎮元子與萬壽山眾金仙設祭之後,將梅振衣單獨邀到了羲皇殿後的主峰山頂,周圍並無門下侍立,鎮元子道:“梅真人領大天尊法旨,遠離天庭二百年,若願意的話,就在此作客二百年,我歡迎之至。”
梅振衣搖頭道:“多謝大仙好意,但我將下界,尚有事情要辦。”
鎮元子撚須微微點頭:“你下界也無妨,據我推演,波旬必當主動化解你與自在天世界之間的糾葛,結二百年善緣,具體玄妙如何,你下界時便知。”
梅振衣:“我的道侶提溜轉也是這麼想的,但她卻認為是波旬忌憚於我。”
鎮元子:“波旬當然有所忌憚,他三日內若不親來羲皇殿祭奠,若不自行約束好自在天世界,我也不會客氣!”
梅振衣:“大仙能料定波旬將主動與我結二百年善緣,此番推演之功在下相當佩服,以大仙的推演布局之妙,仙界亦無人不佩服。”
鎮元子似在苦笑,竟有幾分愧色:“向時清風能攪亂我的棋盤,後來青帝也能變化我的棋局,見天人大亂,我置身局外觀棋不語,封天之後萬壽山尷尬難言,又是他解了這一局。”
見天人大亂顯末法世象,鎮元子做了最壞的打算,獨求萬壽山清靜,就算諸天世界崩壞,也留一片清靜無擾的仙界。但最壞的打算並沒有成為現實,封天成功天條得立,而萬壽山退到棋局之外封盤自固,處境多少顯得有些尷尬。
青帝最後落子,托梅振衣將金擊子送到萬壽山,在此地設祭,等於讓諸天世界與萬壽山世界之間又結緣法,算是幫鎮元子解了這一局。清風與鎮元子同為萬壽宗之祖,在外人眼中有諸多恩恩怨怨,但他們之間的事情,恐怕也隻有本人才能說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