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誰是亂世梟雄(一)(1 / 2)

皇甫嵩之討張角也,過鄴,見中常侍趙忠舍宅逾製,奏沒入之。又中常侍張讓私求錢五千萬,嵩不與。二人由是奏嵩連戰無功,功費者多,征嵩還,收左車騎將軍印綬,削戶六千。後來西涼這邊節節勝利,張讓又想讓皇甫嵩去吃點苦頭,於是告訴劉宏:

“北宮伯玉等寇三輔,雍州之地三易刺史而不能製,今宜詔左車騎將軍皇甫嵩鎮長安以討之。”

劉宏是被十常侍給蒙蔽的太甚,上朝決斷之事皆要詢問張讓等人才安心,聽了張讓這話,馬上就把皇甫嵩打發去長安了,從皇甫嵩去了雍州之後,漢朝的軍隊雖說沒有怎麼贏,但是也沒有輸。

可就在皇甫嵩這最後的名將為朝廷賣命之時。

司徒崔烈以為涼州兵亂不解,征發天下役賦無已,宜棄涼州。劉宏召集公卿百官議之,議郎傅燮在朝會之前就厲言曰:“斬司徒崔烈,天下乃安!”

此時的尚書就向劉宏上奏傅燮當著大庭廣眾的麵上辱罵大臣。劉宏問傅燮這麼說的原因是什麼,

傅燮回答:“樊噲以冒頓悖逆,憤激思奮,未失人臣之節,季布猶曰‘噲可斬也’。今涼州天下要衝,國家籓衛。高祖初興,使酈商別定隴石;世宗拓境,列置四郡,議者以為斷匈奴右臂。今牧禦失和,使一州叛逆;烈為宰相,不念為國思所以弭之之策,乃欲割棄一方萬裏之土,臣竊惑之!若使左衽之虜得居此地,士勁甲堅,因以為亂,此天下之至慮,社稷之深憂也。若烈不知,是極蔽也;知而故言,是不忠也。”

劉宏默然,當下表明絕不舍棄涼州,並且馬上命令百官想辦法改變西涼的現狀。

諫議大夫劉陶上言:

“我大漢之天下前不久遭遇張角之亂,而後遭邊章之寇,今西羌逆類已攻河東,恐遂轉盛,豕突上京。民有百走退死之心,而無一前鬥生之計,西寇浸前,車騎孤危,假令失利,其敗不救。臣自知言數見厭,而言不自裁者,以為國安則臣蒙其慶,國危則臣亦先亡也。謹複陳當今要急八事。”

大概就是說天下大亂,皆由張讓等宦官始作俑者,隻要殺了張讓等人,人民的心就安定了,四方之亂就迎刃而解了。

可這個主意,劉宏會聽嗎?會聽他就不是劉宏了,而是劉備了。

馬上張讓等宦官就在朝會上一起進讒誹謗劉陶,對劉宏說道:

“前張角事發,詔書示以威恩,自此以來,各各改悔。。今者四方安靜,而陶疾害聖政,專言妖孽。州郡不上,陶何緣知?疑陶與賊通情。”

劉宏大怒,於是收陶下黃門北寺獄,劉陶當場大呼:“臣恨不與伊、呂同疇,而以三仁為輩。今上殺忠謇之臣,下有憔悴之民,亦在不久,後悔何及!”

聽到這麼一句,劉宏覺得傷害了自己的麵子,欲斬之,群臣皆進諫,遂免死,調其為漢陽太守。

張讓看與自己作對的人又走一個,心中無限歡喜,又想了想現在涼州的時局,於是進言道:、

“涼州久不能定,皆因沒有良將,可以司空張溫為車騎將軍,執金吾袁滂為副,孫堅為參軍事,以討北宮伯玉等西涼叛賊;拜中郎將董卓為破虜將軍,與蕩寇將軍周慎並統於溫。”

劉宏想都沒想就同意了。

於是後世的三位梟雄就要在張讓的無心之舉下首次碰麵交戰了。

張溫率領步騎十餘萬屯兵美陽,正好邊章、韓遂亦進兵美陽,張溫與其戰,不利,遂叫董卓與右扶風鮑鴻等並兵攻章、遂,大破之,章、遂走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