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誰是亂世梟雄(三)(1 / 2)

洛陽城內漢帝劉宏接到四周邊報,勃然大怒。

因為最開始張溫準備征調幽州烏桓突騎三千以討涼州,以前那個中山相,漁陽的張純請求帶兵出征,張溫沒有答應,而是打算讓遼西公孫瓚帶兵。

張純很惱怒沒有成為領兵將領,於是與同郡以前泰山太守張舉及烏桓大人丘力居等連盟,劫略薊中,殺護烏桓校尉公綦稠、右北平太守劉政、遼東太守陽終等,後來召集了人眾達到十餘萬,屯住在肥如,沒過多久屠各胡也起兵造反。

劉宏於是罷免了張溫,召書發到屯駐在長安的皇甫嵩手中,詔書中宣告拜皇甫嵩為左將軍,督前將軍董卓。

可笑的劉宏,現在雍州軍權在董卓之手,他去讓皇甫嵩去都督董卓,就不怕增加董卓的對朝廷的芥蒂,其實現在的大漢朝已經腐敗不堪了,這一年劉宏大賣關內侯,價值五百萬錢,其他那些小官,小爵位不可勝計,這些都是扯遠了。

劉宏坐在高高在上的龍座上,卻沒有感覺到一點安心。

太常劉焉見王室多故,也想保全自身,於是向劉宏建議:

“四方兵寇,都是由於刺史的權威很小,沒法有效的管理一州之事,並且現在所任命的刺史又不是很有才能的,以致海內離叛。臣覺得宜改置牧伯,選清名重臣以居其任。”

“恩···太常說的很有道理,想當年高祖大封子孫,現在又有幾個劉家子弟在外有皇族的威風呢,準了,先在三個州施行,如果效果好,就全國推行····這樣把劉虞去幽州當幽州牧,那裏外族猖獗亂的很啊,黃琬為豫州牧,以保天下之中,太常你想到哪兒呢?”劉宏說道。

“益州險峻,沃野千裏,秦得其地遂冠天下,高祖得之以成帝業,且其北接雍、涼,東臨荊州,如被涼州叛賊得之,實為我漢家的心腹大患,臣不才,願求州牧,為陛下,為大漢守衛益州。”

“好···愛卿如此忠誠,甚慰朕心,準奏。”劉宏可不知道,他這幾個準奏就導致了最後群雄割據的場麵,此是後話,暫且不提。

其實劉焉心裏欲求交趾牧。侍中廣漢董扶私謂劉焉曰:

“京師將亂,益州分野有天子氣。”劉焉乃更求益州。

會益州刺史郤儉賦斂煩擾,謠言遠聞,而耿鄙、張懿皆為盜所殺,朝廷遂從焉議,選列卿、尚書為州牧,各以本秩居任。董扶及太倉令趙韙皆棄官,隨劉焉入蜀。

夜晚太仆府中,稀稀疏疏的傳出一些談論的聲音。

“黃巾大勢雖滅,但各地匪患愈烈,漢室大廈將傾,力不能扶也。”袁逢歎道,“太常劉焉今天早上奏天子,請複州牧節製各州軍政,以傾力剿賊,陛下已經答應了,豈不知此例一開,則蕃鎮割據、皇權旁落,國將不國矣。”

說話的人,不是別人正是袁紹和袁術的生父,以寬厚篤誠著稱於時的太仆袁逢。

一個男子不以為然,滿眼興奮的說道:

“今漢室衰微,黨錮橫行,各地門閥並起,複州牧,據蕃鎮,此乃大勢所趨,我袁氏若不能趁勢而起,必為他人所替!我馬上就就去大將軍府。”

說完那名男子就跑向大將軍府中。隻聽見袁逢一聲歎息,我兒,你是拿袁家做賭注啊!

大將軍府,正廳之中。

“咦···本初深夜來訪所為何事?”大將軍何進接到家丁回報趕了過來,略微吃驚的問道。

原來那個男子就是曆史上一代梟雄,雄踞河北的袁紹,袁本初。

“大將軍,今日太常劉焉所奏之事,你也知道,現在皇上答應了恢複州牧節製各州軍政的權利,以傾力剿賊。”

何進二丈和尚摸不著鬧疑惑的回到:“當時我也在,怎麼了,難道有什麼問題。”

袁紹假裝擔憂的說:“今外置州牧,則行州牧之權之人,他日若有野心,則可征集一州之軍,糧,財物,朝廷四周兵少,何以對之。”

何進默不做聲。

袁紹又說:“大將軍名義上雖可號令三軍,實則無親衛之人,一旦外有掌軍之人不從將軍之命,何為?”

何進還是不說話。

袁紹趁熱打鐵繼續說道:“大將軍可以洛陽四周無精兵,一旦事發,不能拱衛皇都為由,請皇上設置新軍,由你統領,到時候自可高枕無憂。”

何進曰善,明日就奏。

第二日何進將袁紹設置新軍的理由說給劉宏聽,劉宏當時就準奏了。

隨即與張讓,何進等商量人選。置西園八校尉,以小黃門蹇碩為上軍校尉,虎賁中郎將袁紹為中軍校尉,屯騎校尉鮑鴻為下軍校尉,議郎曹操為典軍校尉,趙融為助軍左校尉,馮芳為助軍右校尉,諫議大夫夏牟為左校尉,淳於瓊為右校尉;

名義上都皆統於蹇碩。但其他那些人都隻聽何進的,所以何進也沒有反對。

何進就是何進,三言兩語就被糊弄了過去,他不知道是袁紹自己想有兵權。

其他何進的養的門客也有看出端倪來的人,但是他們都明哲保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