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到晉城的路還好,但過了晉城的路就非常難走了。而且沿路都有晉陽城附近受災的難民向長安洛陽方向逃荒。滿目瘡痍,程十娘看著非常難受,但是也無可奈何,隻能告訴那些難民洛陽的現狀,給他們希望。
晉城所在地為在古澤州府首府所在地,即原來的澤州府古城,該城初建於唐高祖元年(618)。唐初為建州治所,貞觀元年(627年)為澤州州治,磚築城牆,城周為九裏三十步,城內麵積約1.6平方裏。
晉城在平行時空的大唐位置更靠近鄭州,另外就是這裏受兵災更厲害。十室九空,就如今緩了一些些,之前的戰爭孤兒也長大了一些。再由鄭州那邊遷移了不少流民過來。
程十娘並沒有進晉城,而是在城外西北方向自家別院修整。晉城崔家別院已經收集了不少糧食草藥,第一批已經快運送到太原了。程十娘和禦醫再調整草藥的配比,分析以往各種疫病的防疫和治療之法。晉城崔家別院離晉城碧落寺非常近。別院管家告訴程十娘,碧落寺是古澤州境內創建時間最早、建築規模最大、聲望最為顯赫的寺院之一。初創於北朝時期,早期稱聖佛院,初建時規模很小,僅\\\"佛殿兩座,殿各五間,比肩並立,佛無專位。\\\"其後經過多次鼎新擴建,現在已頗具規模。近年來天災與人禍(兵災)不斷,使得晉城信佛之人倍增。達官顯貴、文人墨客接踵而來,祈福、祝壽、題字、賦詩,總之無不盡力表達自己的景仰、膜拜之情。
隻應碧落重相見,那是今生。
可奈今生,剛作愁時又憶卿。
聽聞碧落寺主持慧真佛法與醫術皆極為精通,程十娘與小陳禦醫帶著一群人前往碧落寺一探究竟。
碧落寺背靠碧落山,麵對萬鬆嶺,坐北朝南,依山而築。寺周群峰環抱,怪石參差,花木叢生,蜂飛蝶舞,環境優美。溪泉清冽,長虹臥波,鬆柏蒼翠,山繞寺院水抱樓,儼然一個悠雅靜謐的世外桃源。
程十娘這些日子趕路極為疲累,看到美景瞬間覺得心曠神怡。沿路上,有許多香客前去燒香拜佛。
“阿依木,這裏真不錯。”程十娘沿著山道向上走,邊走邊說。
通過“山門殿”,殿內塑有兩尊金剛力士像,形貌雄偉,怒目相向,手持金剛杵以鎮懾妖魔鬼怪。左邊的力士怒目張口,右邊的力士怒顏閉唇。
進山門之後,有鍾、鼓二樓相對。左(東)為鍾樓,右(西)為鼓樓。一般早晨先敲鍾,以鼓相應;傍晚則先擊鼓,以鍾相應。兩旁的鍾樓、鼓樓和中間的天王殿構成寺廟的第一重院落。
再往後麵就是大雄寶殿,大雄寶殿中供奉本師釋迦牟尼佛的佛像。殿前大院正中擺放著一個大寶鼎,刻著“碧落寺”三個大字。其北則擺放有燃香供佛的大香爐。
此刻大雄寶殿裏梵音陣陣,香客雲集,鍾罄悠悠,木魚聲聲,香煙霧嵐繚繞,盛況空前。
程十娘對碧落寺的講堂不太感興趣,隻是來都來了就上了一炷香,就帶著阿依木離開主殿。隨便找了個小沙彌問清楚佛像石窟的方位,一行人行至佛像石窟。就看見一群僧人站在石窟前好像在等人。原本程十娘以為有什麼大人物今天也到這碧落寺,有些遺憾參觀不了石窟,不能與之前敦煌石窟做對比。正準備打道回府,被叫住了。
“阿彌陀佛,貧道有失遠迎,還請貴人見諒。”一位身穿袈裟的老和尚朝程十娘這邊走來,合十行禮道。
“原來是慧真師傅,好久不見。”陳禦醫一看,原來是之前長安龍興寺的住持。陳禦醫與慧真師傅認識的時候一個是前隋禦醫的嫡幼子,一個是剛剛剃度出家的小沙彌。頑皮的陳禦醫隨母親到龍興寺拜佛,偷偷溜出禪房跑到內院偷看小和尚習武。不小心從樹上摔下來剛好砸到小沙彌身上,滾做一團。後來陳禦醫的母親為報答小沙彌,捐了不少香油錢。再後來慧真得主持青眼,教其醫術佛法,漸漸地慧真不斷成長。於30歲時結束苦修與遊曆,最後應碧落寺原主持的請求在其圓寂後成為碧落寺的主持。
“佛祖保佑。陳禦醫,一別數年,別來無恙。”慧真雙手合十,默念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