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幸運的晉城(3 / 3)

院外聽不見聲音的阿依木和陳禦醫兩人對視一眼,一個靜靜站在古樹下,一個開始坐在石凳上喝茶。兩人心中都在吐槽“棋癡”慧真。

“多謝貴人指教。”慧真下的酣暢淋漓,非常開心。

“多謝主持指教。”程十娘下得有些憋屈,不太開心。

“施主,勝敗......”慧真話還沒說完,就被程十娘接住了話茬。“勝敗乃兵家常事,悲喜乃人之常情。沒事沒事,不過醫書說好了要借給我們的。”

另一邊,崔明仁入晉城時拜見晉城知州鄭栩,結果看見被抓壯丁的鄭棋。於是晉城的動作快得讓晉城城民眼睛都不夠用了。崔明仁讓這邊的管事趁機招了不少壯勞力在田地裏建暗渠,招工挖大池子建堆肥池,購買荒山種果樹和購買晉城中田劣田種植良種。

晉城知縣原本是鄭家子(鄭棋的親兄長鄭栩),鄭家老祖宗有幫崔明仁在晉城辦置了不少農莊,有很多都是拜托這位表兄辦的。之前靠著崔明仁的關係,奇花閣推出的良種在晉城反應非常好。鄭家家主管理之下的鄭州鄭家家風那是相當不錯,在爆出崔明仁分族出崔家的時候,恨不得將崔明仁搶回鄭家。鄭家家主每次遇到清河崔氏現任家主總是冷嘲熱諷,說崔家是魚目當珠,有眼難識金鑲玉。在崔明仁瘋狂報複太原王家的時候,也跟著出人出力。

鄭栩和鄭棋知道崔明仁帶了不少良種換糧食送太原,高興得不得了。立馬清點庫存,一副有多少要多少的架勢。得知河陽模式後,在後院因懷孕養身子的柳珍珍被請了出來,按照晉城的現況製定了與鄭州聯動的新模式。鄭栩派心腹直接快馬加鞭飛到鄭州鄭家報告家主他們的計劃。鄭家家主非常感興趣,他看到了商機與人口紅利。急忙將做鄭州州知的大女婿喊回家,共商大事。

也不知道崔明仁和鄭栩說了什麼,原本一直閉門不讓災民入城的知府,連夜在城牆門外開始搭建帳篷,並派人開始遊說府中富商和地主出來招人做工。還劃分出一個區域用來給小販擺攤的小型集市。同時由官府出麵,直接招工,開始對晉城不遠處的官田興建暗渠。

有了鄭家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再加上官府的運作,很快逃難到晉城的難民得到了妥善的安置。漸漸地晉城的外來人越來越多,進城前先在城牆外的帳篷裏登記信息,再由大夫把脈,等待的時候有城裏的貴人讚助施粥。

等到第三天沒有問題了,才進入“招工市場”,官府有專門提供暫時居住的帳篷,有專門監督管理招工市場的管理處。

晉城原本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唐朝未建之時,深受戰亂的侵害。晉城人一開始從戒備轉為熱情也就兩三天的時間,特別是家有適齡的郎君和女郎的家庭,更是睜大眼睛仔細瞧。

多少丈夫、兒郎戰死沙場,留下孤兒寡母。人丁稀少的晉城人,在經過一段時間的考察,結成了小夫妻。而逃荒的難民也都是謹慎選擇,小心融入到晉城之中。

漸漸的,晉城的人口開始緩慢增長,休養生息。而由官府出麵推廣的良種更是得到了所有人的歡迎,排隊領取種子的人都可以圍著城牆轉幾圈了。

良種推廣與種田的培訓也如火如荼的開展,當然最受晉城人歡迎的居然是鄭家推出的有機肥料。晉城的小麥、黃豆等傳統作物,在有機肥料的幫助下,產量漲了兩成。

雖然之前晉城人也聽說過劍南道那邊有上好的肥料,但是沒人跑那麼遠去學製肥,也沒人跑那麼遠去購買肥料。除了土豆和紅薯等少量新糧種有貧苦農民去官府領了種在劣田之外,並沒有多少人去領來種。

如今看到崔家新開的酒樓,推出的美味。晉城掀起了一股霸道的美食旋風,在得知農作物產量和投入之後,讓所有人看到了商機。

晉城知縣鄭栩,本來今年吏部考核估計隻是個中中,這次估計至少可以評上中上了。而等到半月後的吏部考核,與旁邊的鄭州州知直接得了個上上,恰巧他的夫人爆出懷上了嫡幼子,這下雙喜臨門,全家都高興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