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她終究還是輸了,當她做出這麼多的犧牲之後,她突然發現自己所愛的人隻是把她當成替代品,她的孩子——那個除了愛情之外,她最看重的愛情結晶,在她還沒有體會到初為人母的喜悅的時候,就消失了,隻有那一攤血跡,證明那也曾經是一個生命。於是她崩潰了,徹底崩潰了。哀莫大於心死。她對福臨的愛無法消失,這點她無法改變,但是她讓自己的心徹底地死去了。最後她親手結束了自己的生命。我欣賞她的決絕,惋惜她的命運,同情她的遭遇,但是喜歡這個結局。因為她最後是帶著福臨的愛走了,雖然她並不知道,或許此時對她而言這已經不重要了。即使這是清如一生所追求的愛情。
至於貞妃,(如果放在遊戲裏,她也許就是最大的BOSS了,嗬嗬題外話)我不得不佩服語大的布局,我和很多人一樣,一開始就猜到日夕的歹毒,但是從未想到貞妃與之相比竟有過之而無不及。貞妃,她一生都在演戲,在家裏對著父母演戲,對姐姐演戲,進了宮對福臨演戲。可以說如果她去TVB當演員的話,最佳女主角非她莫屬。如果說,董鄂氏進宮為的是帝王的那點寵愛,清如進宮為的是福臨的愛情,日夕進宮為的是榮華富貴,那她這麼做究竟是為什麼?她得到了什麼?愛情,福臨已經分給了董鄂和清如;地位,她隻是一個妃子,頭上有董鄂,皇後。董鄂死,皇貴妃的位置也不會移交給她。皇後就算被廢,後冠也永遠屬於科爾沁的女子;孩子,她永遠失去了當母親的資格,她甚至沒有希望當上太後。我真的不知道她到底在追求些什麼,或許她真正喜歡的是沉醉於後宮的你死我活的鬥爭中。如果真的是這樣的話,我不得不承認,她最後贏了。清如被她鬥死了,她成了最後的勝利者。隻是不知道殉葬的結局她自己是否滿意呢?當她奉旨喝下毒酒的那一霎那,她是否後悔?後悔來到這個沒有任何希望的地方?雖然我覺得語大對貞妃的安排過於便宜她了,但是再細細想來,她的一生也隻是一場戲罷了,她隻是那台上,最耀眼的戲子。當她最後頂著殉葬的美名自盡時,人生就此落幕。
雖然我並不喜歡董鄂氏的故作柔弱,不喜歡日夕的故作天真,不喜歡貞妃的攻於心計,但是我最討厭的還是福臨,討厭他的自以為是,厭惡他的自作聰明。整個紫禁城就是一個不斷製造悲劇的地方,而悲劇的根源,就是他——福臨。如果他一開始就能夠細細地體會那首“摽有梅”,問問自己的心,真切地明白一個少女的心意,而不是誤解她的貪慕虛榮,或許一切就都不一樣了。他不會一而再地頂撞母親,他不會背上搶弟媳的惡名,也不會失去清如的孩子,更不會最終失去清如。紫禁城裏的女人都是可悲的,她們的出現就是一部悲劇。所以造成這個悲劇的罪魁禍首——福臨,當他最後棄帝位皈依佛門的時候,我對他沒有任何同情。用自作自受來形容也許是最好的注解了。
最後,感謝語大寫了這麼好的一部小說,值得大家細細體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