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灣三個國家,單獨拎出來一個或許並不會顯得多厲害,但切記,這三個國家都是一條心,和平時是三個,一旦進入戰爭狀態,尤其是當其中一個麵臨國家危亡之際,另外兩個必定會站出來支援,必要時他們會合並成一個國家——北灣人民共和國聯盟,所謂當外國侵略者發起戰爭,他麵對的就絕不是一個小國。
北灣地區常備軍合計650萬,預備役部隊則是7000多萬,要知道北灣總人口才不過8000多萬,這幾乎貼近總人口的動員數量令世界都瞠目結舌。
北灣除了常備軍外,預備役就是指擁有槍支的平民,前文說過北灣人人有槍,都是政府統一發放的,北灣的平民也大多在學生時代接受過軍事訓練,北灣學生從小學開始就要學習使用手槍和步槍,初中開始要學習基礎的單兵作戰知識,包括格鬥、武術,高中就開始學習使用火炮、機槍和坦克,各種戰術和戰略部署,有條件的學校還會練習模擬飛行,為空軍做準備,高中還專門設立了軍事理論這一學科,並納入了高考。連學生都能達到這個水平,真正的軍隊戰鬥力可想而知。
再說北灣武裝力量的武器裝備,不說世界第一,那也是絕對有資格在世界舞台亮相的。首先從單兵裝備說起:北灣三國軍服除標誌外基本相同,休閑服分冬夏兩款,夏款為淺藍單色短袖,白色短褲,女兵會多發藍色緊身吊帶和短裙;冬款則為主體為藍色,添加白色裝飾的長棉衣,裏麵也會有部隊發的保暖內衣,當然士兵也可以在裏麵穿便衣。作戰服種類比較繁多,僅夏款就有好幾款,第一款是在休閑服的基礎上增加淺藍迷彩服,可以參考海軍陸戰隊。第二款是淺藍單色風衣,相當於唐探裏的衣服換個顏色,腰部用衣帶束緊,褲子有短褲有長褲。這是目前最常見的兩款夏裝,而冬款大多以白色為主,最經典的就是烏鄉北部地區軍服,白色加厚羽絨服,穿在身上顯得緊束但並不妨礙活動,羽絨服自帶帽子,衣服的下半部分比較寬大,剛好能蓋住臀部,這樣設計是為士兵臥在雪地裏時能增加防護。北灣士兵的頭盔外觀類似電動車頭盔,但更為堅硬且輕便,外觀整體魏藍白兩色,頭盔內部配備防護罩,隻能蓋住眼睛的位置,防護罩還有投影定位功能,幫助士兵了解自己周邊的環境是否安全。
在作戰時,士兵配備的裝備通常有頭盔、步槍、手槍、工兵鏟、短刀、背包、彈夾、手雷、燃燒彈、煙幕彈、食品和其他為適應不同戰場所需要的不同物品。
北灣使用的槍支是“青鳥”係列步槍,該步槍產於1964年,最早的型號是青鳥-1964,最新款是2026款,目前已裝備所有現役部隊,此外還有2016、2005款步槍發放給民眾收藏,更早的步槍已全部封存。最新款的2026步槍是全球少數的幾款無彈殼步槍,有效射程1000米,彈夾容量60發,是所有步槍中彈容量最大的步槍,但是也兼容了30發的普通有殼子彈彈夾。因為沒有彈殼,該步槍基本無蛻殼需要,也就幾乎沒有後坐力,且由於材質輕便,青鳥2026步槍連同彈夾僅重2kg,機動強,使用起來非常靈活。除步槍以外,手槍也是無彈殼槍,由青沿國研發的青鳥-手2028手槍,彈夾容量20,可連發,配備消音器、消焰器和可調節瞄準鏡,有效射程400米。配備無彈殼子彈的機槍和狙擊槍尚未研發成功,但也預計於2032年開始實驗。北灣的所有研發槍支都命名為“青鳥”,在正式的名稱中除步槍以外,其餘槍支都會添加手、機和狙等用以區別。
北灣士兵近戰武器主要是工兵鏟而不是短刀,事實上,每個士兵身上可藏著不止一把短刀,在鞋底、頭盔上、手腕上、膝蓋上都藏有短刀,可以在與敵人搏鬥中趁其不備將敵人殺死。而工兵鏟鋒利、輕便的特征讓北灣士兵對其愛不釋手,在北灣士兵眼中,工兵鏟真的比其他近戰武器好使,北灣工兵鏟材質輕便堅硬,鏟邊的刀刃和鋸齒非常鋒利,可以輕鬆砍斷金屬,這樣當敵人試圖用槍支或其他物體抵擋,但這些無法抵擋工兵鏟的正麵攻擊,輕鬆切斷這些抵擋物後,敵人除非投降,否則基本無存活可能。為了應對在空手近戰的情況,北灣士兵被要求必須學會格鬥術,其中包含橫鏟、回踢、飛踢、速拳等基本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