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三四:三路攻一城(1 / 3)

哧,擦幹了劍上的血跡,高幹再也不看榻上壽兒一眼,轉身就走。

“將軍!”

壽兒無力的叫了聲,她知道將軍是不回再回來了。

看著榻上濺滿的鮮血,還有那兩具**裸的男屍,壽兒似乎並不感到害怕。她緩慢的從榻上起身,走到了梳妝台前,對著銅鏡,她明媚的笑了笑。

任由一具潔白的身軀,傲岸的蓓蕾,在鏡子前悄悄綻放。

然後,女兒家的梳子,緩緩從頭梢落下。

高幹走到門口,喝來兩名士兵,叫將裏麵收拾了,然後留在這裏看守,他自己則一路回到了府上。

逢紀恰時已經從濟南兵敗,回到平原已經一天了,他聽說高幹也回來了,隻得去找他。

高幹在城中呆了兩日,忽報劉備又分出一路人馬來,從黎陽出發,沿著黃河一路直進。其兵甚銳,所過郡國小縣皆是望風歸順,不出一月時間,已經攻到了清河國,甘陵城。

甘陵城距離平原城不過數百裏,威脅甚大,高幹聞此信,著急的不得了。

心想東有吳求的青州人馬,南有木路的濟北人馬,目今又添了西路的甘陵人馬,三路夾攻,這卻如何應付?

他隻著急,也坐不住了,隻坐等冀州袁尚那邊發兵相救。

隻這一日,出使冀州的人馬終於回來了,帶回了袁尚的回信。

高幹急著將回信拆開,看了一遍。不看還好,一看氣上心來,大罵了袁尚一回。

原來袁尚在信中自叫了一回苦,說劉備大軍正攻打他黎陽諸縣,他是自顧不暇,望高幹先自招人馬,進行自救。待他退了劉備大軍。自當親自率領大軍前來相救,鄭重雲雲。

高幹憤憤不平,想了想,又罵了袁尚一回,氣呼呼的睡了去。

但也沒睡上一個時辰,心裏記掛著事情,也就醒了來。他突然想到了他的謀士逢紀。

在如此關鍵時刻,怎可將逢紀從自己身邊調走呢?

高幹突然後悔不該給逢紀五千人馬,讓他去了濟南國。

他想到這裏,立即起身。想要讓人將逢紀從濟南請回來。

但他剛剛伏案提筆,外麵就有人匆匆報說,逢紀帶著人馬從濟南那邊回來了。

高幹心裏大喜,也就急著叫人將逢紀叫來相見。

但見逢紀滿身疲憊,一臉的憊懶,高幹早已猜了出來,全文閱讀官場之財色誘人。

那逢紀見到高幹,也是一臉的歉疚,趕緊向高幹賠罪,說了濟南兵敗的事情。

誰知那高幹嗬嗬一笑。道:“我原本也沒打算能夠保住濟南,丟了也就丟了吧,隻要先生能安全回來就行。”

說著,又立即請逢紀坐下了。將從黎陽殺來的一路人馬也跟他說了。

逢紀一聽,心裏也是焦急,但他不好表現出來,仔細思考了一時。方才說道:“賊兵既然已經殺到了甘陵,可派出一路人馬扼守住鄃(書音)關,隻要此關不破。可保平原無事。”

高幹點頭稱是,又問:“木路一部圍攻高唐甚急,我等是繼續守城還是將人馬撤回來?”

逢紀看了他一眼,真不好說他。

勉強平和了氣息,這才說道:“當初誓要放棄濟南來換取高唐的可是將軍你,如今如何又說這些喪氣話來?當然是守住。”

又道:“不過,濟南雖然丟了,但東線還是不能不防,可派一支人馬扼守住漯(踏音)陰,阻擋吳求人馬進入了平原境內。”

高幹一聽,卻又搖了搖頭,道:“我平原兵力不過三萬多,光是高唐就已經拖住了我兩萬多人馬,若是再分兵漯陰、鄃關,隻怕兵力不足以支持。”

逢紀微一沉吟,捋須道:“沒辦法了,非常之時也隻能用非常的辦法了。”

高幹聽他一說,甚覺有趣,趕緊問道:“不知先生口裏所謂的‘非常辦法’,是何意思?請快快道來。”

逢紀看了他一眼,方才說道:“我平原郡有九城,戶口十五萬五千五百八十八,人口也有百萬二千六百五十八人,就算連年征戰,損耗也不過三十萬,保守估計尚有七十萬口,若要招募一支十萬的軍隊,有何不可?”

高幹一聽,兩眼放光,隨即又暗淡下來,道:“我平原雖然人口是有,但連年征戰下來,逃的逃死的死,田地荒蕪,無人耕種,許多地方已經成了貧瘠之地。若說招募士兵一事,我也不是沒有想過,隻是,這士兵容易招,關鍵是沒有誰願意來呀。更何況,我平原的糧草本不多,恐怕承受不了十萬大軍的供需。”

逢紀道:“所以說,我們守了座金礦,還愁沒錢花?民戶們不願意投軍,難道我們就不能用別的法子麼?難道非要等到敵人三路都到了平原城下了,這才困守孤城,將寶貴的資源拱手讓給他人馬?”

高幹微微沉吟,說道:“先生的意思是?”

逢紀道:“有人口自然就有了糧食,難道將軍還不明白這個道理?”

高幹眼前一亮,試探著問道:“先生的意思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