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去春來萬葉新,
中秋時節馥紛綸;
愚氓村野何知味,
風雨無由碾作塵。
此詩讚的是瀟湘州苦株鎮板塘村太陽山東那棵大大的桂花樹。那大桂樹原長於東上太陽山小徑旁的大坡上,現立於板塘水庫壩基西段盡頭,周圍白石、青苔相襯,五人合圍,高約七丈,冠蓋平伸八丈,每年陰曆八月十五,滿枝滿丫的桂花迎風飄舞,十裏之外都有沁心之芳香。
苦株鎮至石山鎮的苦石公路(縣級道)離板塘水庫直線距離約為三裏,但須大晴天,從公路上一眼就能看見這大桂樹,指路人就會說:“看,那是大桂樹,樹下就是板塘水庫。”
此樹現為口上板塘村、口下八村之界。這口上口下之稱,隻老年人偶爾提起,年輕人已多不知曉了。太陽山自西向東狀若弧形遊龍,村人早起看太陽依山而起,傍晚又見其落於龍尾與橫亙的安琪嶺之接合處,山裏人口順便喚之為“太陽山”。而村的左側,隱隱地自安琪嶺而起,依長嶺、銀子山、金子山一路蜿蜒,而金子山西與太陽山東相對,最窄處僅五、六十步,山泉積成的溪水流淌,蘆葦叢生,僅一條靠太陽山側的路通過,恰似一個口子,於是,村民稱為口上、口下。
口上板塘座落在山中之衝積扇平原上,三山圍擁,林密溪清,百頃良田,千畝旱地,阡陌交通,雞犬相聞。若非天翻地覆,庫壩驟起,水淹良田,森林破敗,這口上本也是一人間仙境啊。
有道是高山好水、奇洞聚仙,也正是因為這板塘奇景,才惹得天降奇才般的桂花樹來守望罷……
話說此樹來曆,孟湘還記得故事。那時孟湘少兒一個,看大桂樹上總有八哥、斑鳩、喜鵲進出,也十分喜愛那樹,聽得村人說大桂樹是其曾祖尚德公手植,便興奮地去問總是知天知地的三寸金蓮老貞姑(*1),老貞姑講:“我小奶崽(*2)聽哪個講的呀,他們講是的就是的囉!”孟湘歡喜得不得了,好像那樹就是他家的一樣。直到孟湘上學到高小,滿世界找書讀,有一天,翻書看時卻發現了幾張對折著的泛黃的毛邊紙,展開來卻是精妙的蠅頭小楷:東勝神州傲來國花果山天生聖者孫悟空聞仙了道之後,本事十分了得,玉皇大帝為安其心誌,宣他做個“齊天大聖”並賜金花十朵,奈何那大聖回花果山炫耀之時,通背老猿講:“好是好極,卻不香,現正八月十五,人間中秋,隻有月宮桂花才好。”大聖抬頭望時,正如通背老猿所講,月圓如鬥,桂枝曆曆,花蕊累累,便一筋鬥躍上月宮,也不問那嫦娥同意與否,折得幾大枝就往回飛,不意返途之間,那陳年桂子撒落蠻荒,便有太陽山東之桂花樹。
此時小孟湘雖還懵懂,但曉得這段文字講的就是大桂樹之故事。大桂樹不是尚德公種的麼,怎麼變成孫悟空種的了?《孫悟空大鬧天宮》的電影是看過的呀,未見講到桂花樹呀……正狐疑間,不想孟湘之父虞書先生出工回家了,他一看見那發黃的毛邊紙,便放下犁搶過去看,臉都白下來,輕輕怒吼一聲 “哪來的?”竟將孟湘嚇哭了。八十多的老貞姑忙拄著燒火棍從夥房飄搖(*3)出來,搶過孟湘護住:“你吼他做什麼?那是當年你們燒書時我撿的散落在地上的幾張紙,我看得出那是我哥寫的,小奶崽想看書,看一下他爺爺寫的東西又有什麼要緊?我一直看著呢,小奶崽又沒拿出去。” 虞書“唉”了一聲,將幾張毛邊紙急拿入夥房丟入灶內,看到煙冒出來才返回說:“好個姑奶奶,你真的就不怕死嗎?如果別人知道了,又要講我宣傳迷信思想,要上台子鬥我的呀!”老貞姑也嚇一跳,忙叮囑孟湘:“聽見麼?別到外麵講噢。小奶崽,去看你媽、你姐她們到哪裏了?她們一回來就吃飯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