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平時戰鬥之餘,召沒事就認真研究天梯影留下的海量信息,不過信息量實在太大太多了,而且很多是不能理解的各種詞彙和古語,實在理不出什麼頭緒。
但是,也正因為有了一些或許來自其它世界的信息參照,召慢慢地對塔山世界自己早已熟悉、見慣不驚的事物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開始能感覺得到它們內在的秘密,感覺它們也變得和過去不同了。
比如紫竹林中的聚靈法陣,陣中圓形的蓮花盤之中,四隻無比碩大的巨蛙石像,分立水池四方,為何如此出神入化,栩栩如生?
還有散落在塔山世界各域巍然矗立的石鬼,為什麼都如此傳神,或許它們原來本都是真的?那些被天梯消滅的獵殺者,是不是被天梯使用秘法讓他們永遠變身為雕像,有些是不是還擁有神智,所以有還能在一些特定時間活動,以雕像的形態生活,所以塔山才會有如此多的石鬼傳說?
其實這種雕像秘法,很類似於天梯影留下的信息中的一些記錄。
比如中土《大唐西域記》中記載,佛陀曾對阿難說過,世間有三種器物應受禮拜---佛骨舍利、佛像和菩提樹。這包骨真身佛像,便是最應受保護的至寶。
而前世中華有綿山“包骨真身像”,當地一些得道之人除了羽化成仙真身虹化以外,也有一些升仙後留下完整真身於世的,其身不腐不壞,可以泥土包之裹之,形成雕像,千年如新,出神入化,栩栩如生。
而縱觀影留下的曆史信息,即便是遠在中國的古代帝王,哪一次創建偉大的功勳業績,不是留下屍橫遍野,無盡骸骨?一條條鮮活的青春生命,最後都化作了一具具冰冷的骷髏骸骨,哪一條太平盛世的王者大道,不是由成千上萬人的屍山和血海所鋪就而成?
自己的前世,竟然會是叱詫風雲的一代之君漢武大帝,這足以讓召感到心動,心之所向,悠然神往。
回想起華玄說他要離開此地,去尋找恩師天梯時,麵色是何等凝重。
所以在剛才行路之時,召也以自己新學的‘幻靈決’一探玉簡之內,結果赫然發現,玉簡之中的信息,竟和天梯影留給自己腦中的信息有諸多相似關聯之處,隻不過信息量更大,更需要日後有空時,細細揣摩,慢慢研究。
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這些信息有很多都和自己前世所在的國度中國有關。比如兩者都提到了老子和《道德經》。都說老子是一位龍神,生於商朝武丁庚辰年,其後孔子、莊子、孟子等,都以其為尊,難望其項背,所有後來者隻能算半神,加起來也不如老子一神之力。
比如他留下的《道德經》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
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意思是說,無形的大道如果能說清楚,就不是至高無上的規律了;有形的認知如果一成不變,就不是正常的有形世界了。無形是天地混沌未開的狀;有形是萬物產生區別的開始。善用“無”可以觀察其中的奧妙;再用“有”來分析它們的來龍去脈。兩種方法並駕齊驅,具有異曲同工之妙。人們都覺得大道深奧啊,但它是打開一切奧妙的不二法門。
召初讀此文之時,頓時有如雷貫耳,醍醐灌頂之感,過去修行陰陽魂魄和日月神技的許多迷惑,似乎都渾然有呼之欲出即將解開的感覺。
而《老子》第九章也寫道: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揣而銳之,不可長保。
金玉滿堂,莫之能守;
富貴而驕,自遺其咎。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意思是,執持盈、滿,不如適可而止。鋒芒畢露,難以長久。金玉滿堂,誰能守藏?富貴而驕橫,自埋禍殃。功成身退,是最應該奉行的行為準則。
這其實正是華玄長老一生經曆的真實寫照。而古之中國,亦有中華之稱,玄之又玄,眾妙之門。自己在最需要悟破靈能彙聚的飛行技巧之時,竟能遇見華玄長老,得到這塊玉簡,或許本身就是天意吧,就是在引導自己找到解開眾妙之門的鑰匙吧。
所以召和華玄一樣,已經下定了決心,以後有機會一定要回到自己前世的國度,回到中國,甚至有機會也回到過去,去看一看自己所開創的漢代盛世。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