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口城原呂蒙都督府邸。
黎明前周瑜見到撤退歸來的呂據,得知水寨失守的消息時,周瑜神情一震,道:“傳令,各軍立即收拾行裝,放火燒毀夏口城,全軍退往西陵城。”
“諾!”朱然聞言,欲言又止之下,還是應命而去。
西陵城是江夏原來的治所,城池規模比起夏口,有過之而不及,而且西陵城防要比夏口堅固,若是堅守的話,西陵無疑要比夏口更有利。這也是周瑜做此決定的原因。
眼下夏口既然無法堅守。那麼焚毀這座城池,對於周瑜來說,也是有利的,焚毀城池,就會造成大量的難民,諸葛亮作為荊州之主,就必須照顧這批難民,這樣一來,就會拖延進軍時間,而他也會多出不少時間來準備。
這一招釜底抽薪。顯然是成功的,當諸葛亮率軍抵達夏口城外時,眼見到火光衝天,濃煙滾滾的城池。憤恨之餘,隻得下令道:“全力救火,救治難民,發放米粥。”
偌大的夏口城,十三萬百姓,經過這幾場戰亂,剩下的僅僅四萬餘人,其中因戰亂死亡的高達六萬餘人,其餘數萬人逃難離開了夏口,一座繁華的城池。如今隻剩下殘磚片瓦。
諸葛亮在看望救治安頓下來的百姓時,望著那一張張蒼白的消瘦的臉龐,悲痛之餘,更是暗暗發誓,不殺周瑜,絕不罷休。
“傳吾將令,調任楊儀為江夏太守,秦宓為江夏長史,立即前來上任,不得有誤。”諸葛亮看望過夏口的難民後。隨即下達了新的任命,現在夏口急需文官治理,他自是沒時間在此安頓。
至於楊儀空缺下來的長沙太守,諸葛亮尋思之後,任命董和前往長沙接任太守。
安頓好夏口百姓。諸葛亮任命費禕臨時擔任夏口令,命申儀為夏口都尉。負責本城治安以及駐守,留下三千人馬,以及俘虜的江東軍士,留在了夏口城內。
隨後諸葛亮率領各部三萬人馬,直取西陵城而來,出發之前,諸葛亮給駐守章陵郡的徐盛送去一道軍令,命他率領一萬人馬,扼守章陵邊境,以防周瑜率部竄入。
西陵城城防雖然堅固,但自從諸葛亮把江夏治所從西陵,遷移去夏口後,城中的經濟與百姓,自是也遷移去了夏口。
加上周瑜再江夏大戰數月,導致西陵城的百姓,大部分逃奔而去,如今城中百姓不過兩萬餘人,而且大多都是老弱婦孺。
周瑜從夏口雖然卷走大批財貨,但糧食卻並沒有多少,畢竟連續數月的戰鬥,夏口城中糧食自是不會太過充足。
周瑜所部三萬三千餘人馬,在西陵城接手防務之後,周瑜命人清點財物,得錢不下兩億,絹帛綢緞數千匹,然糧食卻不多,經過全城搜集,也勉強夠兩月所需。
兩個月糧食雖然不多,但周瑜也算安心了,有了供應大軍兩個月的糧食,也就解決了後顧之憂,他相信有這兩個月時間,他就有大把時間,想出破敵之策,或者殺出重圍,再不濟也可以堅守待援。
旬日,諸葛亮率領兵馬抵達西陵城下,為了虛張聲勢,諸葛亮修建了三十裏連營,對外號稱十萬大軍。
紮下營寨,諸葛亮召集龐統,張飛、陳楚、劉封諸將來到大帳,道:“西陵城牆堅固,周瑜帳下有數萬人馬,這次再強攻,必然難以成功,吾打算暫時圍而不攻,待黃漢升將軍的兵馬抵達之後,再做計較,不知諸位以為如何?”
“圍而不攻,此策可行,如今我軍對外號稱十萬,周瑜並不知我軍虛實,必然不敢貿然突圍,隻要我軍每日前往搦戰,即可麻痹住周瑜,如此一來,待黃將軍所部兵馬抵達西陵,無論強攻還是硬戰,周瑜都不足為懼。”龐統尋思之餘,欣然表示讚同。
“主公放心,搦戰之事,就交給末將。”張飛作揖請纓道。
“翼德將軍出馬,周瑜隻怕聞其名而膽怯也,這搦戰一事,還是讓吾與子揚前去足矣。”劉封笑著接了一句。
“子義此言,卻也不虛。”諸葛亮開懷一笑,接著道:“廬江乃戰略要地,甘寧與鄧芝駐守,吾雖然放心,但孫權魯肅皆非等閑之輩,吾看還是士元兄汝親自走一趟,坐鎮廬江,督廬江,柴桑,豫章軍事如何?”
“主公有令,下官自當效犬馬之勞。”龐統連忙起身應道。
諸葛亮點點頭,沉聲道:“廬江得失,關係全局,孫權必然率軍反撲,士元兄切記,豫章戰事未定之前,固守為上,待趙雲張合於禁合力攻下豫章全境後,汝等合兵一處,扼守九江口,倘若孫權敢來,隻管痛擊便是。”
“主公放心,統在廬江一日,必不讓孫權越雷池一步。”龐統雖說是文人,卻也有武將豪邁之氣。
(人啊,真是有惰性,休整了幾日,再想續寫時,卻赫然發現腦袋似乎裝滿了漿糊,竟然一點思路都沒有。汗,還是得堅持啊。。。。
愧對大家的支持,小蝦作揖道歉了。)(未完待續。。)